玩酷网

河南女子怀第三胎孕吐严重,丈夫嫌烦让她将孩子打掉,为此还把家砸了,将她打到耳聋。

河南女子怀第三胎孕吐严重,丈夫嫌烦让她将孩子打掉,为此还把家砸了,将她打到耳聋。女子害怕的躲回娘家,不料,父亲却不希望家散了,劝女婿好好过日子,别再打她闺女了。女子哭诉:丈夫有严重的暴力倾向,以为生了孩子就好了。

据7月26日报道,河南一位王女士怀着第三胎,本该是件喜事,谁知剧烈的孕吐反应,竟成了丈夫对她施暴的导火索。家被砸得稀烂,人被打到耳聋。可当她遍体鳞伤地逃回娘家,父亲非但没为女儿撑腰,反而回头劝女婿:“好好过日子,别再打她闺女了。”

这番话像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也撕开了这个所谓“完整家庭”的真实面目——一段没有法律保障,只有暴力笼罩的“无证婚姻”。王女士的这段关系,从一开始就缺了最关键的一环:结婚证。早在2020年,她和男友就办了婚礼,可男方却总找借口,迟迟不肯领证。

王女士当时只当天真地以为,他不过是不想被束缚,也就没再强求。谁知这层法律保障的缺失,竟成了日后暴力滋生的温床。婚后不久丈夫暴躁的本性便暴露无遗,情绪失控时对她拳脚相加。最严重的一次,是在她生下第一个孩子后,丈夫把她打成轻伤二级,一只耳朵几乎失聪。

事后他跪在王女士面前,一边扇自己耳光,一边解释说只是脾气不好并非存心。为了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王女士心软了,接受了丈夫数万元的赔偿,也让他因此免去了牢狱之灾。

她甚至还天真地想,如果多给他生几个孩子,或许他就能更有责任心,离不开这个家,甚至愿意去领那张迟到的结婚证了。可是这种幻想很快就被现实击得粉碎。她的丈夫是一个会一边给她买最爱零食,一边又能把她打到耳聋的人。

这种矛盾的行为恰恰是施暴者最常见的伪善面具。他会记得王女士爱吃什么,也会安排公婆帮忙带孩子,看似体贴,却对家暴、领证这些核心问题冷漠逃避。每一包零食,都像是在为下一次的暴力支付“赎罪券”,用微不足道的甜头,掩盖拳头留下的伤痕。

当第三个孩子意外到来,王女士的孕吐反应极其严重,身心备受折磨。丈夫对此没有半点关心,反而嫌她日夜呕吐影响了自己休息,甩下一句“别来烦我”,甚至让她把孩子打掉。王女士已怀孕三个月,有些不舍,便拒绝了。

没想到这个“不”字彻底激怒了丈夫。他把王女士的所有东西都砸了个稀巴烂,放出狠话要跟她一刀两断。惊恐之下王女士害怕再次被打,连夜逃回了娘家。本以为娘家是避风港,谁知推开的却是另一道枷锁。

王女士的父亲明知女儿长期遭受家暴,第一反应不是报警,也不是支持女儿离开,而是反过来劝女婿“好好过日子,不要想着分开”。这句看似为了家庭和睦的劝告,听起来却格外讽刺。娘家劝她忍,婆家劝她顺,整个环境都在逼着王女士深陷于“完整家庭”的执念中,难以自拔。

事情曝光后,村委会表示会介入调解,确保王女士的基本权益。但调解真能解决问题吗?一个从根源上就拒绝承认错误、拒绝给予法律承诺的施暴者,谁能保证下一次争吵不会再次演变成暴力?更何况,两人没有结婚证,这段关系根本不受婚姻法保护。

一个连名分和安全都给不了的男人,现在尚且如此,往后的日子只会更糟。这起事件早已超出一个家庭悲剧的范畴。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无证婚姻的脆弱、传统观念的桎梏,以及社会支持系统在面对家暴时的无力。

家庭暴力从来不只是拳头那么简单,它还包括精神控制、经济剥削和施暴者一次次假惺惺的道歉。而受害者的隐忍、亲友的“劝和”,以及社会“和稀泥”式的介入,都在无形中助长了暴力的火焰。

一个家庭的完整,绝不取决于它表面上的结构,而在于家庭成员之间是否有尊重、爱护与安全感。面对暴力,守住法律的底线、捍卫自己的尊严,远比维持一个空壳般的“完整”更重要。任何人的生活,都不该被恐惧和暴力支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