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谈判38分钟崩盘,泽连斯基的“直通普京”梦被当场撕碎 俄乌代表刚坐下,水还没来得及倒热,会就崩了。明斯克这场所谓“对话”,从头到尾像一场事先写好剧本的拒信面交。38分钟,比喝一杯咖啡还短,不是谈判,是当面羞辱。 乌克兰这边摆阵仗,临时换人、抬高规格,连国家安全顾问都请出来,试图搞一场“总统预热局”。但俄方压根不接招,开场就把话封死:没协议草案?别提普京。 换句话说,泽连斯基是带着空白请柬想邀人赴宴,还企图绕过所有流程直通高层,结果克宫当面把门关上,连点头寒暄都没有。 乌方的如意算盘是跳过中段谈判程序,直接推动总统级接触,制造一个“和平快进”的节奏。但俄罗斯压根不按剧本来。代表阵容没变,流程照旧,态度却比以往更冷。前三轮谈两小时,上一轮缩到九十分钟,这次只剩下38分钟。不是没耐心,是不打算浪费时间。 会后克里姆林宫发声明,一锤定音:没有实质性草案,就没有高层对话。配套的官媒反复放送这句话,明里暗里把话说穿——你要蹭普京的热度,先拿出点值钱的东西来。 乌方呢?依旧发那套“我们随时愿意继续交流”的模板声明。听起来像坚持和平努力,实际上像是试图盖住刚被甩的门。 说到底,这38分钟就是一场被俄方精心设计的场面调度。乌克兰想打节奏战,俄罗斯则用节奏反将一军。对方越想快,我就越慢;你越想破局,我就越不给台阶。 普京不出现,是刻意。克宫的意思很明确:你还不够格来谈“上对上”。 自北约马德里峰会后,俄方态度转弯得很彻底,不再提“对话”“缓和”,而是反复强调“程序优先”“边界不退让”。这回谈判被踩断,刚好踩在这一神经上。 乌克兰想拉美方、土耳其当观察员,顺势推进伊斯坦布尔式的多边协调框架。但在俄方看来,这不过是换汤不换药的老套路。一堆形式感,没半点实质推进。 俄罗斯现在不再怕你喊“和平”,怕的是你喊了以后真拿出点不疼不痒的提议来试探底线。谈判最怕话多手空,而乌方这次,不仅手空,还没稿子。 俄罗斯代表当场一句:“普京不是你想见就能见。”听着不是威胁,更像一道门槛在往回拔。 在俄方眼里,谈判不是“讲人情”,是“谈筹码”。你什么都不带来,就想往上爬,那不是外交,是抬咖失败。 乌克兰这些月来,明里暗里铺设了一条“外交突围线”,试图通过“直通普京”实现局势松动。但现在看来,这条线被俄罗斯当场剪断。泽连斯基亲自喊话想要“总统见面”,结果连最低限度的会谈尊重都没得到。 而俄方呢?压根不演。就在乌代表团抵达当天,俄罗斯国防部同步发布战况通报,称“特别军事行动南线再推进”。配合得像个剧本,意思很明白:既然谈不拢,那就打。 俄罗斯一向擅长在“谈崩”之后配合一波实战推进。2015年明斯克、2022年伊斯坦布尔,哪一轮谈判没配着子弹飞?这次也一样。赫尔松、卢甘斯克、阿夫迪伊夫卡,前线节奏瞬间升温。 而乌克兰这边,进退两难。想打,兵力被摊薄;想谈,窗口被堵死;想靠外援,又被欧美民调和大选节奏拖着走。 普京这边越打越稳,甚至懒得扮和事佬。克宫口风早放出来:无条件停火?别想。要谈可以,把“非军事化、非纳粹化”摆上桌再说。 泽连斯基能接受吗?不可能。西方能点头吗?更不可能。于是局面变成了:谈不了,退不得,打不赢。 这一轮谈判崩了,也把和平的“幻想窗口”彻底砸了。从外交空间看,是零;从战场态势看,是热;从国际氛围看,是没人搭理。连个能撑场的中立方都站不出来。 而这,就是现在的局面:外交崩塌,军事升温,和平打回原点。 乌克兰还在喊“我们不会放弃对话”,可现实是,连个像样的对话框架都没了。对俄罗斯来说,谈判是一场精密博弈,不是施舍和平,更不是配合演戏。 你要谈,先拿出筹码。你想见人,得配得上场。 否则,连38分钟的见面,都可能是对方刻意布下的“反将局”。 现在,泽连斯基的“上对上”战略被废,谈判通道被关,剩下的只有前线硬撑,看能不能再博到一点援助与同情。 但战争从来不怕谈崩,怕的是你没得谈还在讲“希望”。 而乌克兰这点“希望”,现在恐怕连门缝都看不到了。 参考资料:《 俄乌见面30分钟就谈崩,俄方代表当场表态,普京不是想见就能见-搜狐新闻 》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