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世界报》报道,德国选择党(AfD)成员蒂姆·施拉姆曾以志愿者身份秘密在乌克兰一方参战。 该报称,现年22岁的施拉姆或将被开除出党。德国选择党地区领导层在声明中表示,他加入乌克兰军队并公开评论自己的参战经历,严重违反了党的原则和纪律。 此前,施拉姆在接受《Nius》记者采访时称,2022年他首次前往乌克兰,向战区运送人道主义援助物资。他表示,19岁时曾试图加入乌克兰国际军团,但当时未被接纳。 不过,2024年底,施拉姆再次尝试加入乌克兰军队,最终成功加入乌克兰领土防御部队,随后在乌克兰东部的一支部队服役。 施拉姆称,在前线期间,党内无人知晓此事,而事后他也不愿透露,因为不想“显得像个爱出风头的人”。 参战细节与党内原则的冲突 施拉姆以迫击炮手和无人机操作员身份参与对俄作战,并在2025年3月至6月期间实际开火。此举直接违反选择党核心纲领:该党荣誉主席高兰德与党主席库帕拉长期主张“避免军事介入乌克兰”,坚持通过外交谈判解决冲突。北威州分会提交的12页开除申请明确指出,其行为“对党派造成重大损害”,尤其损害了党反对武器援助的一贯立场。 挑衅性言论激化党内矛盾 除参战外,施拉姆在"Nius"网站展示刻有“致所有反俄人士!”的迫击炮弹,矛头直指党内联邦发言人魏德尔。魏德尔2025年5月曾强调俄乌冲突“不应简单分善恶”,需兼顾俄罗斯安全关切。其言行被欧洲议会议员诺伊霍夫斥为“污蔑同僚、损害党派形象”,更在《青年自由报》中将党内元老称为“订阅亲俄杂志的婴儿潮一代”,挑起代际对立。 代际裂痕与意识形态割裂 施拉姆将俄罗斯称为“多民族乱局”,批评党内元老“深陷外部宣传倾向”,而诺伊霍夫则反击其言论“让选择党蒙羞”。这暴露了党内青年激进派与务实派的分歧:青年派倾向以武力捍卫“欧洲自由”,元老派则强调地缘平衡策略。代际冲突进一步被其与极右小党“第三条道路”(公开号召参战)的关联放大,迫使选择党以“绝不容忍极端行为”划清界限。 开除案的政治连锁反应 北威州仲裁委员会即将裁决此案,但影响已超越党内纪律范畴。施拉姆反控诺伊霍夫立场“类似俄罗斯统一党”,揭露党内亲俄派与抗俄派的根本对立。2024年选择党在欧盟议会选举中得票率达22%,若因内部分裂削弱凝聚力,可能动摇其作为德国第二大党的地位,甚至影响2025年联邦议院选举布局。 观点:施拉姆事件本质是德国极右翼面对俄乌冲突的意识形态困局。当选择党试图以“反干预”立场吸引和平选民,却又纵容亲俄叙事时,必然引发青年民族主义者的反弹。但政党纪律与地缘现实间的矛盾,绝非开除个别成员可解——若无法厘清“反战”与“亲俄”的边界,选择党或将陷入更深刻的身份认同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