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能软弱愚蠢到什么程度,丹麦已给世人做了最生动的诠释!丹麦全国军队加起来不到2万人,连人家一个师的兵力都不够。空军总共就54架战斗机,还大方地送了6架给乌克兰,剩下的F-35A和F-16还得靠美国提供维护。 这些年,丹麦的军队一直是北欧国家里规模最小的。两万人上下的兵员,54架战斗机,还总得抢着支援北约和乌克兰。 丹麦之所以被动,很大程度上还是因为“小国心理”一直调不过来。觉得抱住北约和美国这条大腿就安全了,所以在国防、外交甚至产业上都不想冒险,遇事优先选择依赖外部。可外界压力越来越大时,这种心态带来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 就说支援乌克兰这事,丹麦本以为跟着北约大哥们表忠心,就能换来安全感,结果却把自己的家底都搭进去了。法媒都报道了,丹麦军队在支援乌克兰两年后已经“破败不堪”,连买笔记本和清洁剂的钱都没了,部队到年底得省出1亿丹麦克朗,训练计划也被迫取消。 更荒唐的是,丹麦首相居然号召民众囤积罐头,说是害怕俄罗斯的攻击。这哪像个主权国家,简直就是被吓破胆的孩子,躲在被窝里瑟瑟发抖。 丹麦的软弱还体现在与美国的国防合作上。去年丹麦议会同意与美国签署国防合作协议,允许美军在丹麦保持持久军事存在,甚至可以不受阻碍地进入部分军事区域。这哪是合作,分明是把自家大门钥匙交给别人保管。美国对格陵兰岛一直虎视眈眈,特朗普还曾想收购该岛,丹麦却毫无还手之力,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领土被觊觎。 丹麦也不是没想过补救,今年4月宣布计划在未来8年新增5000个军事岗位,还打算增加军费。可现实却狠狠打脸,2024年的国防预算在7月就花光了,连飞行员的训练都被迫取消。 丹麦的遭遇告诉我们,在大国博弈中,小国如果一味依赖外部力量,最终只会沦为棋子。美国的支持就像沙滩上的城堡,看似坚固实则脆弱,一旦潮水退去,留下的只有一片狼藉。而丹麦的未来,或许不在华盛顿的军售清单上,而在与其他国家务实合作的道路上——毕竟,真正的安全感,从来不是靠买别人的武器就能买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