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太阳]1942年,远征军副师长齐学启被俘,面对日军的劝降,他说:“中国军人,可

[太阳]1942年,远征军副师长齐学启被俘,面对日军的劝降,他说:“中国军人,可杀不可辱!”说完,他猛然夺过军刀,正要自杀,却被日军拦住。 (参考资料:2015-09-18 湖南省文史研究馆——英灵化作中华魂——“现代文天祥”齐学启) 1900年,齐学启生于湖南宁乡,他家是书香门第,父亲还是同盟会成员,爱国的底色从小就涂得厚实,这孩子也聪明,从小接受西式教育,十二岁就考进了清华大学留美预备班,一口英语说得地道。 到了美国,齐学启本该安安稳稳地学电气制造,做个工程师,可是在那个年代,一个中国人在海外,总能轻易感受到一种刺痛——那是来自洋人骨子里的歧视,这份刺痛,让他彻底改变了人生规划。 齐学启转入诺维斯军事学校,从一个未来的工程师,变成了一名预备役军人,他想得很明白:国家积弱,光有技术没用,得有枪杆子才能挺直腰杆。 1928年回国后,齐学启投身军旅,他身上那股知识分子的正直和军人的血性,很快就显现出来。 “九一八”事变后,学生们跑去南京请愿抗日,蒋介石下令宪兵弹压,齐学启当时是宪兵团长,但他心里却向着学生,对部下说:“学生要抗日,这是好事,不准打人,让他们过去”,他还悄悄掩护被通缉的学生领袖脱险。 到了“一二八”淞沪抗战,上头命令“忍辱求全”,齐学启却带着部队配合十九路军,硬是跟日军干了起来,这种不听话的“刺头”性格,其实是他骨子里明辨是非、忠于国家而非个人的体现。 1942年,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齐学启的新三十八师正是主力,此时的缅甸战局已经烂到了家,日军势如破竹,把七千多英军死死围困在仁安羌,英国人火烧眉毛,只能向中国军队求救。 师长孙立人派齐学启带两个团星夜驰援,4月17日傍晚,齐学启赶到时,英军已经被围了两天两夜,弹尽粮绝,他二话不说,当即下令向日军阵地发起猛攻。 这是新三十八师出国第一仗,憋着一股劲的中国士兵打得日军措手不及,十个小时就端掉了宾河北岸的日军据点,这是日军进犯缅甸以来头一次吃败仗。 可硬骨头还在后头,河南岸的日军占据高地,兵力占优,孙立人也赶到前线,和齐学启并肩指挥。 英国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催着他们赶紧过河解围,但孙、齐二人心里清楚,硬冲就是送死,他们顶住压力,冷静部署,决定在19日拂晓发起总攻。 4月19日,总攻开始,齐学启手持战刀,亲临一线督战,战斗打得极为惨烈,为争夺501高地,一一三团三得三失,最终,中国军队以阵亡200余人的代价,歼灭日军1200多人,攻克仁安羌。 然而,一场战役的胜利无法扭转整个战局,随着英军的全线溃退,中国远征军也陷入了绝境,被迫撤退,撤退途中,齐学启与师部失联,身边只剩十几个伤兵。 齐学启没有抛下任何一个人,自己有心脏病,却徒步跋涉,把买来的牛让给重伤员骑,后来到了河边,他又带着大家砍竹子做成竹筏,让伤员顺流而下。 谁知,命运的转折来得如此突然,5月23日,他们在荷马林地区遭遇日军骑兵,齐学启带着这支残兵队伍奋力抵抗,最终,他头部中三枪,倒在血泊中,重伤被俘。 一醒来发现自己成了俘虏,齐学启唯一的念头就是死,他拒绝治疗,绝食抗议,对前来劝降的日军军官厉声呵斥:“中国军人可杀不可辱!” 日军军官大概是想装个样子,递上自己的战刀,没想到齐学启一把夺过就要自刎,被左右的日军死死拦住,日本人这才明白,这个中国将军的骨头有多硬。 在仰光战俘营,齐学启成了各国战俘的精神领袖,他用中英双语给大伙儿讲岳飞,讲文天祥,讲中国必胜的道理,硬是在绝望的囚牢里点燃了一盏精神的明灯。 可悲的是,比日寇更阴险的威胁,来自南京的汪伪政府,1944年,汪精卫派了叶蓬等一伙汉奸来劝降,齐学启见到这些昔日的同僚,却成为日本的走狗,于是便毫不犹豫的对其破口大骂。 汉奸们软磨硬泡两个月,碰了一鼻子灰,临走时却使出了最毒的一招,他们对一些意志动摇的中国战俘进行挑拨离间,让其对齐学启怀恨在心,这为后来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蔡宗夫、章吉祥这几个早已没了骨气的败类,开始怨恨齐学启的“不识时务”,齐学启不是没察觉到这些人的变化,他试图用民族大义去感化他们,甚至把自己的微薄酬劳分给他们。 可齐学启低估了人性的丑恶,对于一心想做狗的人,再高尚的人格也只会让他们感到刺眼和嫉妒。 1945年3月,日军在缅甸的败局已定,蔡宗夫这伙人心里发慌,他们知道盟军一到,自己作为汉奸难逃一死,于是,一个恶毒的念头产生了:杀了齐学启,向日本人纳投名状。 3月8日晚,就在日寇最后一次劝降失败的第二天,章吉祥等人趁齐学启上厕所时,用尖刀刺入他的腹部。 齐将军倒下后,同监的英国军医请求为他手术,却被日军冷酷地拒绝,两个月后,1945年5月13日,距离日本投降仅有三个月,这位在战场上令日军闻风丧胆的铁血将军,因伤口得不到救治而感染恶化,在狱中饮恨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