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中国自古就有乡邻互助的传统,早在南宋时就有了最早的民办救火组织。
20多年前,在经济蓬勃发展的萧山地区,李立兴创建的公益消防队给这个区域的群众带来了更多安全感。尤其是广大农村,火灾发生时,义务消防员可以迅速响应,有效控制火势蔓延。
如今,民间消防力量被纳入社会应急消防救援体系,成为“正规军”的有效辅助。这是社会分工的必然趋势。十三裁缝干消防,从不被人理解到广受群众欢迎,这是文明进步的集中体现。
众人的事情众人帮,在天灾人祸面前,没有人可以独善其身。当一群人冒着生命危险负重逆行,我们深刻地领悟到,一个平安的社会是靠无数人在保驾护航。不忘记,不辜负,善待英雄。
十三裁缝干消防
我今年63岁,当消防员是“半路出家”。一晃眼,和几百名兄弟一起出生入死,也有22年了。
2003年4月,我在自己办的制衣厂里组织12名员工,成立了一支公益消防队,人称“十三裁缝干消防”。从那时起,我办公室里放了一套消防服,就是为了电话和警铃一响,最快速度出发。
眼下是酷暑,消防形势又吃紧了。这段时间,耳朵要竖着,神经要绷着。您看我这儿,电话一个接一个,咱们就抽空聊聊吧。
01发生在偏远农村的火灾,多是乡邻自救
我是萧山浦阳人。中学毕业后,我拿着父母借来的本钱,和同学开了家小钢材厂。
毛头小子,经验不足,三年后厂子就关门了。我整天窝在家里,心里过不去那个“坎”。可父母没有一句埋怨的话。
我不服输,又筹了一笔钱,和几个朋友去外地承包矿产。赶上行情不错,挣到了钱。
2000年1月1日,我“荣归故里”,在浦阳镇办了一家制衣厂,生产工装、学生装,员工有几百人。
浦阳镇距离萧山主城区30多公里,当时还没有通自来水。我买了一辆二手消防水罐车,解决厂里的用水问题。
2003年,各乡镇要组建义务消防队。浦阳镇领导听说我有一辆现成的消防车,就让我牵头。
我痛快答应了。因为从小到大,我亲眼见过的火灾就有好几桩,发生在偏远农村的火灾,多数是乡邻自救。
13岁那年,附近一位70多岁的独居老人家着火,我和大人们冲进去,把老人扶出屋子。
火太大了。我还要往里冲,被大人一把拉住。
眼看老屋被烧塌,老人失去家宅,我想:要是有个大水箱,往外喷水灭火多好!
02独一无二的“消防车”改造好了,在农村用处很大
新成立的消防队用了制衣厂的厂名,叫金利浦消防队。当时40岁的我担任队长,12名员工兼职消防员。
没有火警时,大家在各自岗位上工作。一有火警,队员立即穿上放在门口的消防服,迅速出击。
我们请来武警消防部队(现转隶至应急管理部门)帮我们训练,队里的规章制度也和武警消防队看齐,统一着装、统一训练、轮值救援。所有队员24小时待命,实行24小时值班制;与上级消防队建立联动机制,浦阳镇境内发生火情,10分钟内赶到;浦阳镇周边发生火情,20分钟内赶到。
工作危险,要求严格,训练强度大,有队员吃不消了。顶不住的就退出,马上有别的人顶上。我每年会拿出一笔不小的开支,奖励那些救火中表现突出的队员。
我们承接的是萧山南片各镇和杭金衢高速公路56公里范围内的火灾、突发事件、森林灭火等救援。
萧山南片以山区为主,路窄、弯多,专业消防车多有不便。我又买了一辆二手面包车,装上发电机和高压水泵,配上从农村池塘取水的小口径水管,独一无二的“消防车”改造好了。
改造的消防车在农村用处很大,无论多窄的村道都能开进去。区里知道后,专门组织人来参观,并在全区推广。
03救火,仅凭一腔热情不行
义务消防队第一次出警,是一个农民家里着火。火势不小,当时区里的武警消防队也出动了。
作为队长,我身先士卒,竖好梯子,爬上去举着水枪灭火。
武警消防队的中队长突然跑过来,一把拽下我,并带我迅速跳离。只听“轰隆”一声,墙头倒塌,碎石纷纷砸下,飞溅到我的头盔上叮当作响。
“你这样不但灭不了火,还会把人搭了进去!”中队长大声说。
我羞愧得满脸通红。救火,仅凭一腔热情不行,有专业技能也远远不够,安全意识才是分分秒秒不可缺的。
从此,我在队里强调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保证自己安全,才能保证更多人的安全”。每次抢险,我这个队长都是“第一个到”“第一个上”,用自己的规范动作,让年轻队员们有依靠,有安全感。
让我欣慰的是,消防队从十几人扩大到一百多人,虽然大大小小的受伤有过几百次,但我带的队伍,没有一名人员牺牲。
每次出警回来,我们都会复盘。一次从接到火警到上车出发,我们用了2分钟,并在5分钟内赶到现场。火很快被扑灭,除了几件农具被毁、墙壁熏黑外,没有其他损失。
但事后总结,我“鸡蛋里挑骨头”,复盘了听到警铃后的每一个步骤,提出“时间上还可以更快,不要小看这几十秒!”
之后,消防队接到火警的出警时间,白天控制在40秒内,晚上在1分钟内。多挤出一秒钟,生命就多一分希望。
2008年的夏季,接到一起人员溺水的报警。
当时我在杭州主城区办事,溺水者被其他队员第一时间救起,送到医院。遗憾的是,人没有救活。医生说,“当时做下急救措施就好了。”
我心里那个悔啊!我懂点溺水的急救,如果我在,或许一条命就救回来了。我当机立断,请来专业医护人员普及培训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从此,每个队员都掌握了基本的急救知识。
04小个子队员钻进去一摸,身体还是温热的
我们是浙江省首家公益性质的民间消防队。
经过20多年发展,我们的规模不小于一个区县专业消防队,救援装备从一辆救援车扩充到冲锋艇、25米高喷车、32米登高车、16吨水罐车、生命探测仪、液压扩张器、凿岩机、牵引机……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地震。我立即向上级消防部门请战。13日凌晨,率领10名队员向灾区出发。
到达都江堰后,我们立即投入救援。
一幢6层居民楼在地震中倒塌,露出地面的只剩下最高的两层。一对母女被困在废墟中。
冒着余震的危险,我和几名队员设法爬到顶层,根据家属的记忆反复摸寻。最终,生命探测器确定了母女俩的大致位置:五六层之间。
爬上爬下,寻找了3个多小时都没有结果。但听到家属绝望的哭声,我们又鼓足勇气,继续打出一个直径29厘米的洞。
奇迹出现了,一只脚隐隐露出。随即将洞口扩展,小个子队员钻进去一摸,身体还是温热的,说明里面的人有生命迹象。
原来,那母亲紧紧抱着女儿的头,两人卧在大床上,头上方是一根倒塌的房梁,形成狭小的三角空间,人困在里面无法动弹。
我们用切割机将床切掉一块,再用扩张器撑大露出的空间,用两床厚棉被裹住那对母女,防止二次受伤。当队员们手把手互相传递,把母女俩救出来时,家属们齐刷刷下跪,“谢谢救命恩人!”
那些日子,我们与国内外的救援队战斗在一起。当人们知道我们是一支来自杭州萧山的民间救援队时,又惊讶,又敬佩。
返回时,全体队员把所有食品都留给了都江堰灾区。
05我眼看着他一次次冲向火场,最后被火舌吞没
2010年开始,我们向外招聘全职的消防队员,要求35岁以下,有文化,头脑灵活,身手矫健,心理素质要棒。
来应聘的主要是消防退伍兵、退伍军人,以及社会青年。工资在萧山是中等水平,每个消防员还有“意外人身险”。参加全国、省、市消防演练比赛获胜的人也有奖励,去年有一名队员拿了3万元奖金。
河南小伙子王亚飞来应聘时,第一句话就是,“我会开车,做过协警,办过案,打小就勇敢。”
从驾驶员到一线消防员,小王展现出果断、勇猛的一面。在一次工地塌陷事故的救援中,驾驶员卡在车里出不来,地下水汩汩往上冒。眼看水漫到被困人员的下巴了,王亚飞说:“小伙子,你是要命,还是要我陪你一起沉下去?”
趁对方思想犹豫的瞬间,小王与战友猛地一托一拽,小伙子被救了上来。这种紧急情况,很考验队员的应变能力。
湖南小伙伍建友是退役消防兵。2021年,台风“烟花”来袭,萧山也是受灾区。伍建友与战友驾驶冲锋舟实施救援。
透过一个地下室的小窗户,他们发现有两位老人被困在里面。当时,水已漫到老人颈部。
有消防经验的小伍,从撬门、开门到掌控门内外水压的平衡,一系列动作完成得一气呵成。
背出老人后,他才发现,自己的脚板被铁钉扎穿。
2013年元旦,瓜沥镇一个公司仓库发生大火。接警后,我们一路警笛鸣响,比平时提前了5分钟到达。
火势猛烈,兄弟县市许多消防队都赶来了,几十支高压水枪压制着大火。我带着队员左突右冲,突然,大火随风转向,向我们卷来。幸好,队员们都在瞬间跳开,脱离险境。
但我们消防队的一辆消防车却被大火吞没了。救火过程中,有几名队员受了轻伤,其中一位呼吸道被黑烟灼伤。
更惨烈的是,那次火警有3名武警官兵牺牲。其中一名就在现场和我并肩战斗,我眼看着他一次次冲向火场,最后被火舌吞没。
他姓尹。那次有两名姓尹的官兵牺牲,我至今不晓得,他究竟是哪一位。
活生生的人在眼前牺牲,这样的经历太痛苦了。但危险关头,总要有人逆行而上。
06救火已经变成了条件反射,一听到铃声就下意识地警觉
又是全职,又是义务,办消防队的钱从哪里来?
2006年起,镇里每年有几万元补贴。我个人还办了一家生产化工环保设备的企业,效益不错,能为消防队“输血”不少。
说我家里没想法是不可能的,但我做的是公益,是对社会有益的好事,时间久了他们都理解。我每次出警,老人小孩都瞒着,只在第一时间向老婆报平安。
因为要“24小时待命”,我几乎不参加应酬,已经十多年没有外出旅游过。因为开车不能喝酒,我已经19年没碰过酒了,朋友们也不叫我去饭局,大家都知道我随时准备要去救援。
救火已经变成了我的条件反射,一听到铃声就下意识地警觉。有次开会,突然下班铃声响,我拔腿冲向门口。还有一次在商场,突然别人手机里的“警铃”声响了,我穿着样衣还没付钱,就向外冲。
人家知道后,都说我是个“笃头”(方言,傻瓜的意思)。
见到其他企业消防不规范的地方,我会直接指出。有的人嘴上说“好,好”,扭头就忘了。有一家化工企业,一年总要发生几起大小火警,我想送他们一辆旧的消防车,但对方觉得我“多管闲事”。
唉,这样的事确实让人寒心。以前还有过——我们的消防车开了一半,陷到坑里,周围群众袖手旁观;救完火,准备补充体能,发现消防车里的面包、方便面不翼而飞……
现在,这种事情几乎没有了。我们多年火里冲、水里跳,对人财安全的舍命保护,大家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07这是生命中最自豪、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时刻
在萧山,发生险情的地方,有人看到我们会喊,“太好了,金利浦来了!”我们听了,心里热乎乎的。
今年4月15日,扑灭一场火灾后,我们主动留下,从废墟中扒出了5万元现金,受灾户都感动得哽咽了。
今年6月11日下午4点,萧山区通惠北路,一辆满载货车爆胎。6名队员刚完成救火路过,毫不犹豫跳下,淋着雨帮忙推车到安全地带。这一幕被摄像头记录了下来,温暖了许多人。
在我们看来,救火、救人,这是生命中最自豪、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时刻。
2019年11月,金利浦应急(消防)安全体验馆开馆。有一个患肿瘤病的6岁孩子,最大的愿望是当一名消防队员。那天,这个孩子穿上特制消防服,体验了消防救援的全过程。孩子激动得两眼放光。
22年来,义务消防队共出动1万余次,其中火警和社会救助4000多次、抢险救援5000多次,救出被困群众近2000人。我们这支民间公益消防救援队伍,关键时刻拉得出、冲得上,屡创奇功,获得了很多荣誉,被评为“杭州市萧山区十大华彩事件”“杭州市萧山区民办消防队先进集体”,我也获得了“浙江省道德模范”“杭州十大平民英雄”等荣誉称号。
义务消防队,我会一直做下去。一件事做久了,就成了生命的一部分。看到生命和财产被挽回,我觉得,很值得。
今年春节后的一天,我们救援归来路过人民广场。在《苹果香》的音乐旋律中,大人跳着舞,小孩子来回蹦跳,人人脸上有笑容。将消防车停靠在路边,刚才还冲锋陷阵的几个大男人,安静地看着、听着——
我们风里雨里火里做的一切,不正是为了眼前的这一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