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鞠萍向丈夫提出了离婚,丈夫却提出孩子和钱只能带走一样。鞠萍一听就知道他打的什么主意。可鞠萍不忍孩子留在这里,最终放弃了财产。 鞠萍这个名字,对80后、90后来说,简直就是童年的代名词。她是央视《七巧板》和《大风车》的主持人,那个笑容甜甜、说话软乎的大姐姐,陪着几代人长大。1966年,她出生在北京一个普通工人家庭,小时候家里不富裕,但父母感情好,日子过得温馨。她从小就喜欢表演,1976年加入广播艺术团,算是个文艺小能手。1984年从幼儿师范毕业,本来想当幼儿园老师,结果阴差阳错进了央视,成了青少部的主持人。1985年,她凭《七巧板》一炮而红,1995年又接手《大风车》,事业那是芝麻开花节节高,1998年还拿了央视主持人大赛的冠军,风头正劲。 可事业顺风顺水,家里却开始乌云密布。1991年,鞠萍跟蒋启星结婚了。那会儿蒋启星是个生意人,两人认识的时候还挺甜蜜,结了婚生了儿子,日子看着挺美满。可没几年,蒋启星的生意不行了,赔了不少钱,家里经济一下子紧巴巴的。鞠萍呢,每天忙着录节目,经常加班到半夜才回家,蒋启星生意不顺,心情也跟着糟,脾气越来越大。俩人一个忙得脚不沾地,一个闲得心里发慌,慢慢地话不投机,吵架成了常态。家里那点温馨早就没了,剩下的只有冷冰冰的沉默和互相的埋怨。 到了1999年,鞠萍实在扛不住了。她一个女的,既要撑起事业,还得顾着家,早就累得喘不过气。蒋启星呢,非但没帮上忙,还老是抱怨她不顾家。夫妻俩的裂痕越扯越大,终于到了撕破脸那天。鞠萍提出离婚,蒋启星也没啥挽留的意思,直接甩出一句:“孩子和钱,你只能选一样。”这话听着简单,可里头的算计谁听不出来?他知道鞠萍心疼儿子,猜准了她舍不得孩子,摆明了想让她空手走人,自己留着钱过日子。鞠萍一听,心里跟打翻了五味瓶似的,又气又无奈,可她没工夫跟他磨嘴皮子,直接选了孩子,钱一分没要。 鞠萍为啥这么干脆放弃财产?其实不难猜。她一个当妈的,儿子就是命根子。那时候儿子还小,才几岁,离不开人照顾。蒋启星生意失败后,整个人都蔫了,脾气也不好,鞠萍心里清楚,孩子要是留给他,指不定过啥日子。自己虽然忙,但好歹有份稳定工作,能给儿子一个靠谱的未来。钱呢,丢了就丢了,大不了从头攒,她有手有脚还不信挣不回来。可孩子不一样,那是她身上掉下来的肉,交给别人她不放心。说白了,她宁可自己苦点,也不想儿子受委屈。 带着儿子离开后,鞠萍的生活可没那么轻松。她搬进了央视宿舍,一间小破屋子,东西都塞不下。每天早上起来做饭,骑个破自行车送儿子去幼儿园,白天在台里忙得团团转,晚上回来还得陪着儿子写作业,累得跟啥似的。有回冬天,自行车轮胎冻住了,她只能背着儿子踩着雪去上学,肩膀都酸疼好几天。她一个单亲妈妈,又当爹又当妈,外面看着光鲜,背地里全是汗水。不过她从没对外抱怨过,咬着牙撑了下来。 那几年,鞠萍的事业还在高峰期。《大风车》火得不行,她得扛着节目往前走,还要应付各种比赛、活动。偏偏家里就她一个人,儿子没人带,只能靠她硬挤时间。每年六一儿童节,她在台上陪着全国的小朋友笑,可自家儿子只能通过电话听她一句“节日快乐”。这滋味,谁当妈的能好受?可她没辙,工作是饭碗,儿子是心头肉,两头都得顾。她就这么硬生生熬着,把日子一点点撑了起来。 2009年,鞠萍认识了杨硕。这人是个老实本分的家伙,经朋友介绍认识的。杨硕对她挺好,经常带着她儿子去玩,慢慢地走进了她生活。2010年俩人结了婚,杨硕还拿出一笔钱,说是给儿子存的“成长基金”。这下鞠萍心里踏实了,总算有个肩膀能靠一靠。后来,儿子长大了,她也渐渐淡出荧屏,偶尔参加点公益活动,日子过得平静又实在。 回头看,鞠萍这事儿挺让人感慨的。1999年那会儿,离婚对女人来说还是个大坎儿,更别提带着孩子净身出户了。她一个公众人物,顶着外面的眼光,还得自己扛起一切,挺不容易。她选孩子不是啥冲动决定,而是掂量了半天,知道啥对自己和儿子最重要。钱没了可以再赚,可孩子要是没带好,那后悔都来不及。这份清醒和胆量,真不是谁都有的。 说实在的,鞠萍这故事听着挺励志,可也特真实。她不是啥完美英雄,就是个普通女人,碰上糟心事儿,硬着头皮往下走。她没靠谁,自己把日子过出了样儿。离婚后那几年,她跟咱普通人没啥两样,起早贪黑,忙里忙外,累得够呛,可也没放弃。谁家还没点难处呢?她能熬过来,靠的就是那股不服输的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