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83年,有人问中国歌唱家李谷一对台湾歌手邓丽君的看法,李谷一却表示:邓丽君只

1983年,有人问中国歌唱家李谷一对台湾歌手邓丽君的看法,李谷一却表示:邓丽君只不过是台湾的一个小歌星,不值得自己去挂念。 李谷一,1944年出生在云南昆明,算得上是大陆歌坛的一姐。她从小嗓子就好,1961年从湖南艺术学院毕业后进了湖南省花鼓戏剧院,靠着清亮的声音和扎实的表演功底,演了不少经典角色。到了1974年,她跳槽到中央乐团,开始专攻声乐。《乡恋》、《妹妹找哥泪花流》这些歌,都是她唱火的。她把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糅合在一起,唱得有情又有味,普通老百姓特别爱听。那时候,她就是大陆音乐圈的顶流,地位稳得不行。 再说邓丽君,1953年出生在台湾云林县,年纪比李谷一小点,但影响力一点不差。她14岁就出了第一张专辑《凤阳花鼓》,甜美的嗓子一下子抓住了听众的心。1970年代,《千言万语》、《甜蜜蜜》这些歌传遍了两岸三地,连东南亚都跟着哼。她还不止会唱中文,日文歌《空港》1974年在日本拿了新人奖,能用好几种语言唱歌,妥妥的国际范儿。邓丽君的音乐不挑地域、不分文化,成了全球华人的精神寄托。 1983年冬天,李谷一在北京录完新歌,接受采访的时候,有人问她怎么看邓丽君。她语气很平静,但话挺硬:“邓丽君只不过是台湾的一个小歌星,不值得自己去挂念。”这话传出去,邓丽君的粉丝直接炸了,觉得她这是故意贬低邓丽君的成就。可冷静想想,这话不是随便说的,背后有大背景。1982年,大陆飞行员吴荣根叛逃到台湾,邓丽君在欢迎仪式上和他合唱《何日君再来》,照片还上了报纸。1983年,又一个飞行员孙天勤叛逃,邓丽君照样去捧场。这些事在大陆眼里,就是台湾当局的政治宣传,特别刺眼。 那时候,两岸关系紧张得像拉满的弓,大陆对台湾的任何动作都特别敏感。邓丽君跑去参与这些活动,在大陆这边看来,就是站错了队。李谷一作为大陆的爱国艺人,心里肯定不舒服。邓丽君的歌在大街小巷传唱,谁不爱听?可她掺和这些政治事儿,让不少大陆人觉得她“不够纯粹”。李谷一那句话,既是她个人的情绪,也是当时大陆官方和民间对台湾宣传策略的反感。她不是针对邓丽君的音乐,而是冲着她的行为去的。 邓丽君不是普通歌手,她的身份确实有点复杂。她在台湾长大,事业靠台湾起家,和当局的关系自然近一些。那些叛逃事件里,她参与接待,可能有自己的想法,也可能是被动的。但在大陆这边,这些举动被放大解读,成了政治符号。她的歌迷觉得她无辜,可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大陆这边没几个人会同情她。李谷一说她“小歌星”,其实是想表达:你再会唱歌,也不过是个被政治裹挟的小角色。 李谷一和邓丽君,一个是大陆的民族歌唱家,一个是台湾的流行天后,俩人走的路完全不一样。李谷一代表的是正统、爱国那一套,邓丽君则是自由、跨界的象征。1983年那会儿,两岸还没缓和,彼此看对方都不顺眼。李谷一这话,表面上是评价邓丽君,其实是时代隔阂的缩影。她俩都没错,只是站在不同的立场上,撞出了火花。 到了1990年代,两岸关系缓和了不少,邓丽君的歌在大陆彻底火起来,连官方都开始认可她的影响力。1995年,她因为哮喘在泰国去世,大陆这边也掀起了悼念潮。李谷一呢,继续在歌坛混,她的《难忘今宵》成了春晚标配。晚年她再提邓丽君,态度变了,说她是华语乐坛的杰出艺术家。可当年那句话,还是让一些邓丽君的粉丝耿耿于怀,觉得她欠个道歉。 说实话,李谷一1983年那句话,真不是单纯的瞧不起邓丽君。她是带着时代的情绪说的,邓丽君的音乐再好,也架不住政治的敏感点。邓丽君也不是啥负面人物,她的歌到现在还打动人,可那段历史确实给她添了争议。李谷一呢,也不是小心眼的人,她就是那个年代的典型代表,直来直去。这俩人,其实都是被时代推着走的。 想深挖下去,这件事还有不少细节值得琢磨。比如,邓丽君参与那些活动,到底是自愿还是被安排?李谷一这话,是她一个人的想法,还是上面授意的?这些问题没答案,但想想就挺有意思。历史就是这样,表面简单,底下全是弯弯绕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