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87年老山战场,有个小战士身受重伤,医护人员将他衣服全部剪掉,一名女护士走过

1987年老山战场,有个小战士身受重伤,医护人员将他衣服全部剪掉,一名女护士走过来,战士羞的大喊:“不要看!不要看!”女护士大大方方地给他包扎输液,说道:“我都30多岁了,是你大姐姐,害羞啥!” 其实刘亚玲当年只有24岁,比那个战士大不了几岁,但她发现每次给年轻士兵处理伤口时,如果说自己年龄大一些,对方就会放松很多,这个小技巧是她在战地医疗中摸索出来的经验。 刘亚玲1985年从第四军医大学毕业,本来可以留在西安的军区医院工作,但她连续向组织递交了7份申请书,要求到前线去,领导考虑到前线环境危险,一直没有批准,1986年春节假期,她干脆背着急救包,搭乘运输车前往老山前线。 到了前线才发现,战地医疗条件比想象的还要艰苦,救护所设在山洞里,经常停电停水,医疗器械也很简陋,但刘亚玲很快适应了这种环境,还发明了一些实用的战地救护方法。 比如给腹部受伤的战士换药时,她会先聊几句轻松的话题,等对方肌肉放松后再快速处理伤口,这种方法既减少了病人的痛苦,也提高了治疗效率,后来这个经验被写进了《战地救护手册》。 1987年1月5日,前线发生激烈战斗,刘亚玲接到命令要撤到后方安全地带,但她听到无线电里传来“三排伤亡严重”的报告,立即背起急救包往前线跑,警卫员想要拦住她,她掏出随身携带的手榴弹说:“我和你们一样,都是来打仗的。” 在那次战斗中,刘亚玲连续工作了20个小时,救治了30多名伤员,转移重伤员时,她用身体保护担架,一块弹片击中了她的腰部,但她坚持把伤员送到安全地带才接受治疗。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她的敬业精神,有一次抢救一名失血过多的战士,动脉破裂血流如注,刘亚玲用手直接按压止血,鲜血溅得满身都是,从前线到后方医院的路上,她一直保持这个姿势,手都按麻了也不敢松开。 战地条件有限,药品经常短缺,刘亚玲想出了很多节约的办法,比如用葡萄糖水冲洗轻微的外伤,把纱布洗干净重复使用,她的战地日记里记录着每一次用药的情况,力求把有限的医疗资源用在最需要的地方。 有记者问她为什么要主动申请到前线来,刘亚玲指着正在练习包扎的卫生员说:“这些孩子昨天还在家里被父母宠着,今天就要为保卫国家流血牺牲,我学了这么多年医,不就是为了在关键时候救人吗?” 在老山前线的两年里,刘亚玲参与了大大小小十几次战斗的救护工作,她总是出现在最危险的地方,战士们都说,看到那件印着红十字的白大褂,心里就有了安全感。 1988年,老山地区局势稳定后,刘亚玲才回到后方医院工作。 刘亚玲的故事传遍了整个老山战区,也激励了更多的医务工作者投身到边防卫生事业中,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叫白衣天使,什么叫救死扶伤的医者仁心。 老山前线的经历改变了刘亚玲的人生轨迹,也让她更加珍惜和平的生活,她常说能够在和平年代为病人服务,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信源:最美乡村医生刘亚玲:书写生命的传奇(图)-- 陕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