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79年,索马里向我国付了一半定金,购买了24架歼6战斗机,哪知道,战斗机交货

1979年,索马里向我国付了一半定金,购买了24架歼6战斗机,哪知道,战斗机交货后,索马里却拒绝付尾款。中国代表十分气愤,6次去追债都没有追回来,最后,一个小伙子想了一个妙招。 1977年,索马里跟埃塞俄比亚打了一场欧加登战争。刚开始,苏联站索马里这边,给了不少苏制武器。可没多久,苏联翻脸支持埃塞俄比亚,索马里的苏制战机没了零件和弹药,基本成废铁。没办法,他们只能另找靠山,目光就落到了中国身上。 1979年,索马里跟中国谈妥了一笔3310万美元的军购合同,买24架歼6战斗机——20架战斗型,4架教练型,还带一批备用发动机。合同约定,先付1600万美元定金,剩下1710万分五年还清。中国这边痛快地把飞机造好,1980年全数运到了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的军用机场。交接时,索马里军官还挺满意,试飞后点头认可,中国代表团也觉得这买卖稳了。 可谁知道,交货没多久,索马里就变卦了。他们说战争把国力掏空了,没钱付尾款。这理由听起来挺像回事儿,可中国这边不干啊。1710万美元在当时可不是小数目,改革开放刚起步,中国正缺外汇搞建设,这笔钱必须得要回来。于是,从1980到1988年,中国派了六批代表团去索马里追债。 这六次追债,真是费力不讨好。代表团每次都带着账本、数据,想靠事实说服对方。可索马里那边呢,要么说内战打得没钱,要么喊干旱闹得经济崩盘,总之就是一句“没钱”。有时候,他们还让中国代表在门外干等几小时,最后出来摊手说“爱莫能助”。 这八年间,中国没少下功夫。代表团一次次跑,谈判一次次谈,可每次都是空手而归。索马里政府态度很清楚:拖着呗,反正你们也拿我没办法。眼看着时间一年年过去,这1710万就像扔水里,连个泡都没冒出来。 中国政府急了。这钱不只是数字问题,还牵扯到国际信誉。放任不管,以后谁还敢跟中国做生意?可硬来也不行,毕竟索马里那会儿乱成一锅粥,强压只会更麻烦。就在这僵局里,一个年轻人站了出来,提出了一个让人眼前一亮的点子。 这个年轻人叫张强,1955年出生在北京,1973年考进北大国际关系专业,1978年毕业后进了外交部非洲司。1979年,他就被派去参与歼6交易的谈判。几年的历练,加上对索马里情况的了解,他在团队里慢慢有了分量。 到了1988年,索马里国防部长来北京访问,中方又提了一嘴债务的事儿。这次,对方没直接推脱,而是扔出一个建议:让中国派渔船去索马里海域捕鱼,用鱼抵债。这想法挺出人意料,中方琢磨了一下,觉得总比干耗着强,就点了头。 很快,中国派了两艘300吨的小渔船过去试水。可问题来了,索马里那地方局势太乱,武装分子到处跑,渔船不敢离岸太远,抓的鱼少得可怜。一年后算账,才换回20万美元,跟1710万比,简直九牛一毛。 张强一看这不行,赶紧调整策略。他建议换成3000吨的大渔船,提高捕捞效率。这主意得到了领导认可,新船很快到位。果然,大船一出手,效率翻了好几倍,每网下去的鱼量顶得上过去半年。这下,债务偿还总算有了点起色。 可就在事情刚有点眉目时,1991年,索马里内战彻底炸了。反对派武装攻进首都,政府军一败涂地,政权直接垮台。中国渔船在乱局里没法待,赶紧撤了,连设备都没带走。新上台的军阀头目态度更硬,直接说前政府的债他们不认。这下,追债计划彻底泡汤。 最后算算账,1710万美元里,只靠渔船收回了不到一小部分。剩下的钱,随着索马里二十多年的军阀混战,成了死账。那24架歼6呢?也好不到哪去。多年风吹日晒加上内战破坏,飞机故障不断,最后不是废弃就是烂在机库里,成了废铁。 张强后来调回国内,继续干对非工作。退休后,他偶尔当顾问讲讲经验,可这段追债的事儿,早就成了历史里的一个小插曲。2014年,中国在摩加迪沙重开大使馆,两国关系慢慢回暖,但那笔债,估计没人会再提了。 这故事看着挺憋屈,但细想也不简单。国际军贸本来就不是一锤子买卖,背后牵扯着政治、军事、经济一大堆因素。索马里那会儿乱成那样,拒付尾款虽然不地道,可多少也能理解他们的难处。中国这边呢,坚持追债是原则,但也没啥硬手段,只能靠谈判和变通。 张强的渔船抵债点子挺有创意,虽然没彻底解决问题,但在当时那种僵局里,能打开一条路已经很不容易。这事儿也提醒我们,国际合作里,风险无处不在。签合同容易,收钱难,遇到赖账的,还真得有点脑子才能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