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西方国家的金融机构,给我们国家的有钱人画了一个大饼,他们利用这些有钱人对于西方的

西方国家的金融机构,给我们国家的有钱人画了一个大饼,他们利用这些有钱人对于西方的信任和向往,给他们大肆推广家族信托这个大饼。   说白了就是把钱转到境外机构,让他们“专业团队”打理,保证子孙后代躺着就能吃香喝辣。那些推销的人说得天花乱坠,什么“财富永动机”“败家子防火墙”,可真当这是保险箱?我看更像个随时可能爆的雷。   你想,把钱交给一帮外国银行家,就跟把自家金库钥匙交给陌生人没啥区别。当年澳大利亚矿业大王汉考克给孙辈设的信托,本想保家族百年富贵,结果受托人——也就是他亲闺女吉娜,为了独吞资产直接把信托期限从2021年延长到2068年,四个孩子跟亲妈打官司打了四年,最后亲情撕破脸才勉强拿回控制权。   这还是亲骨肉之间的算计,要是碰上金融机构里的“职业管家”,人家在合同里埋几个法律陷阱,你连怎么掉坑里的都不知道。   更要命的是,这玩意儿本质上是把财富拴在别人裤腰带上。你以为把钱放到开曼群岛、泽西岛这些地方就安全了?   看看乌克兰那些寡头,当年把资产藏在境外信托里,结果俄乌冲突一爆发,西方直接冻结他们的离岸资产,连游艇豪宅都给没收了。政治风向一变,你的“永久财富”随时可能变成别人案板上的肉。   再想想2008年金融危机,雷曼兄弟破产时,多少客户的信托资产跟着打水漂?金融机构自己都泥菩萨过河,还能顾得上你的钱袋子?   还有那套“防止败家子”的说辞,简直是自欺欺人。港星沈殿霞给女儿郑欣宜设的6000万信托,每月只给2万生活费,结果郑欣宜照样能变卖家产挥霍,最后兜里只剩26港币。   财富传承靠的是家风和教育,把希望寄托在几张纸上,跟给熊孩子买个带锁的存钱罐没啥区别。再说了,境外信托的法律条款复杂得能绕晕律师,真要出了纠纷,你得飞到人家地盘打官司,光律师费就能把家底耗掉一半。   最讽刺的是,国内早就有更靠谱的选择。云南信托这些年推出的FGT家族信托,既能做税务规划又能实现全球资产配置,关键是受中国法律保护,出了问题家门口就能解决。放着现成的“国产保险箱”不用,非要去追捧洋人的“古董锁”,这不是舍近求远吗?   说白了,境外家族信托就是金融机构精心包装的“智商税”。他们利用有钱人对西方的迷信,把风险藏在华丽的PPT里。真要想保家族基业,不如多花点心思培养后代,把钱投在国内实体产业上。毕竟,把根扎在自己土地上,比把宝押在别人的信用上靠谱一万倍。   那些跟着起哄的,要么是没看透这层套路,要么就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想借着“国际化”的幌子干见不得光的事。可别忘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当你的财富变成别人砧板上的鱼肉时,哭都来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