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释永信终于还是栽了,栽在他“六根不净”的贪欲之中。和尚不好好念经修行,竟然跑去搞

释永信终于还是栽了,栽在他“六根不净”的贪欲之中。

和尚不好好念经修行,竟然跑去搞钱、搞女人,这要是放在过去,恐怕要被凌迟。如今出了这样的纪律问题,佛主来了恐怕也要皱眉、动怒。

日前,少林寺官网发布情况通报:住持释永信涉嫌刑事犯罪,涉及挪用侵占项目资金与寺院资产;更严重的是,长期与多名女性保持不正当关系,并育有私生子。这可不仅仅是“个人作风问题”,而是直接触及了佛教戒律与国家法律的双重底线。目前,他正接受多部门联合调查,案情进展将向社会公开。

消息一出,舆论哗然。有的人惊讶,有的人冷笑,还有的人说“早该查了”。事实上,关于释永信的问题,社会早有传闻。从2015年起,根据释延鲁的举报,网上就曾爆出释永信“有私生子、包养情妇、敛财成性”的种种爆料,当时被不少人当作“庙内权斗”“下位者上位的内讧”,没想到数年之后,一锤定音。

这是一次实打实的暴雷,是中国佛教史上最具象征性的形象崩塌。女人与金钱,是他跌落的双重陷阱——一个身披袈裟的“大和尚”,掌握着少林寺数亿资产,在对信众讲“戒贪戒色”的同时,自己却沉溺于声色犬马,活脱脱成了“庙中之贼”。不仅败坏了佛门清誉,更严重侵蚀了公众对宗教的信任基础。

但问题真的只是释永信一个人吗?恐怕未必。

这不是一场个人失德的偶发现象,而是一条早已开始浮出水面的“敛财危机”。在现代资本渗透宗教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寺庙已经不再是清修之地,而是某种意义上的“文化IP”“营利机构”“资本场”。和尚成了企业家,香火成了营销流量,庙宇变成了景区入口,宗教的神圣性被切割、被利用、被消费。

释永信不过是那条“宗教资本化”河流里漂浮得最高的那一叶浮萍。他集“主持、董事长、功夫推销员、佛门KOL”于一身,塑造出一个“现代化少林”样板,甚至被一些地方政府奉为招商引资、对外输出的“品牌工程”。他的问题,是出轨了戒律,更是出轨了宗教本意。

那么我们必须反问:这是少林寺的孤例,还是普遍的“行业问题”?是大乘佛教的例外,还是所有宗教教派都藏有的病灶?我们不妨严肃思考一个问题——到底还有多少人在打着宗教的幌子,披着道义的外衣,进行非法聚财、玩弄妇女、勾结圈层?

如果我们不清理、不追问、不彻查,不将宗教从商业污染中拉回来,那么下一次跌落的,就不仅是一个人、一座庙,而是整个社会对宗教系统的尊重。

我们是不是到了宗教领域开展“全面整风行动”的时候了?

要的不是“封庙驱僧”,而是一次深度治理的宗教净化:要查清楚宗教场所的资金来源与使用机制;要明晰宗教人员的管理体系和道德底线;要划清信仰传播与商业牟利的红线。更要防止千千万万个宗教场所变成“反面样本”。

宗教从来不怕清贫,也不怕无人问津,怕的是被私权利用、被资本吞噬。释永信倒下了,但比他更大的问题,也许还藏在深处,我们该追问的,不是这一个和尚出了问题,而是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到底有没有借机敛财牟利,是否还值得我们信任。

佛不需要豪车接送,也不需要豪宅供奉。佛,是智慧的音译,不在庙堂,不在牌位,只留给真正清净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