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上映那两年,我们那儿的确有几个少年去住少林寺,但基本在半路被父母捉回。那一年校长还在大会上告诫学生们,不要结伙去少林,少林寺不招没文化的和尚。其中有一个同学得到家长支持,估计是老受人欺负,竟亲自将儿子送到少林寺,目的是学几年功夫,日后有个凭仗。没想到几天后灰溜溜的回来上课,压根少林寺就不招学徒。想做和尚倒真收,但那家长没敢想,吃素还凑合,替儿子作主戒了色,脊梁骨会被村人擢穿。 觉远和尚当年有牧羊女追求,本应该还俗的,可他没有,过了色关才算真和尚。 现今社会如此繁荣,诱惑如此之多,彻彻底底能做到皈依佛门的,毅力和心性绝非凡人所比。 所以“觉远”和尚难能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