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俄海军疯了?宁可拆了唯一航母,也不找中国修,背后藏着三个原因

根据俄罗斯《消息报》最新的报道,俄罗斯海军已暂停对“库兹涅佐夫”号航母的所有维修工作。与此同时,关于俄罗斯唯一的航母的未来,传闻称可能会考虑拆解报废。作为俄罗斯海军的象征,这一决策引发了外界对为何俄罗斯宁愿亲自拆掉航母,也不选择寻求中国的帮助的疑问。事实上,俄罗斯拒绝向中国寻求帮助,背后有着三个无法回避的原因。

首先,说到“库兹涅佐夫”号航母,它本身就是一艘传奇般的舰船。这艘航母的建造始于1985年,乌克兰的黑海造船厂负责建造时,正值苏联海军的巅峰时期。当时,黑海造船厂同时在建三艘航母,其中“库兹涅佐夫”号排名第一,第二艘是“瓦良格号”(后来的辽宁舰),第三艘是“乌里扬诺夫斯克号”核动力航母。然而,这艘航母的建造却在苏联解体的风暴中戛然而止,1991年,苏联解体的消息传来时,这艘航母还未完全建成,只完成了90%。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立即派遣海军官兵紧急进驻舰艇,甚至没有等到舰员完全就位,便匆忙启航,强行驶离船坞。由于未进行完整的海试,这艘半成品的航母一直存在着许多问题,且这些问题几乎贯穿了它的整个服役生涯。

特别是在2016年,为了参与叙利亚战事,俄罗斯海军派出“库兹涅佐夫”号航母时,刚一出发就被北约卫星发现,舰艇冒着浓烟。英国媒体甚至戏称“没有雷达也能发现它”。更糟糕的是,在叙利亚近海执行任务时,舰载机米格-29K连续发生坠海事故,最终只能依赖陆基机场支持。2018年,在进行船坞维修时,PD-50浮船坞突然断电沉没,附近的巨型塔吊砸在航母甲板上,造成了20平方米的巨洞。更为严重的是,俄罗斯找不到合适的替代船坞,导致航母不得不在露天搁置长达一年。此后,2019年航母被转入临时船坞时,火灾又不期而至,火势从轮机舱蔓延至甲板,最终火灾持续了十几个小时,造成1人死亡,10人受伤。调查发现,这一火灾源于工人在船体焊接过程中违规操作。尽管“库兹涅佐夫”号经历了种种波折,但俄罗斯海军依然未放弃它。直到2020年,俄罗斯海军提出不再修复航母,因为相关负责人表示修复它所需的资金足够造两艘新的护卫舰,并且即使修复完成,这艘航母的战斗力也无法跟上现代海军的步伐。

值得一提的是,与“库兹涅佐夫”号同样源自乌克兰黑海造船厂的“瓦良格号”,即后来成为中国辽宁舰的这艘航母,经历的命运更为坎坷。1998年,中国购买了这艘几乎被视为废铁的航母。当时,船体腐蚀严重,内部水淹,动力系统几乎全被拆除。即便如此,中国并未放弃这艘航母,并花费了7年的时间,将其从一艘废旧船只改造成了现代化的航母。从2005年到2012年,辽宁舰完成了大规模的修复和升级,配备了现代化的航母平台、雷达、动力系统等技术,成为中国海军的一张名片。更重要的是,中国还建立了一整套航母产业链,舰载机歼-15实现国产化,舰载机的阻拦索技术突破了西方的技术封锁,航母所需的特种涂料也能自主生产。

对于修复“库兹涅佐夫”号,俄罗斯确实曾考虑过寻求中国的帮助。2021年,有俄媒报道称,俄罗斯海军曾讨论将航母送到中国修理的方案,但最终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实现。这其中的关键因素之一便是俄罗斯的“大国面子”。即便在当前的困境中,俄罗斯依然难以接受向中国寻求技术援助,原因是它始终保持着苏联时期的荣誉感。曾有俄罗斯军事专家公开表示,接受中国的帮助意味着承认俄罗斯在海军技术方面的落后,这对于俄罗斯的国际形象是一次沉重打击。

第二个因素是俄罗斯的财政压力。根据公开数据显示,俄罗斯的年度军事预算仅为650亿美元,这对于维持陆军、空军和海军的开销已经捉襟见肘。再者,俄罗斯正面临着来自乌克兰战争的巨大军事开支,无法腾出足够的资金来修复和维持航母的高昂成本。事实上,“库兹涅佐夫”号上一次的火灾修复费用就达到了数十亿美元,这已经足以造三艘新的护卫舰。而即使修复完成,航母的年维护费用也十分可观,按照美国尼米兹级航母的标准,每年需要15亿美元,而俄罗斯海军的总预算远不足以支撑这项开支。

第三个因素则是战略重心的转移。俄罗斯海军如今的战略重心已经不再放在航母上,反而转向了“非对称打击”策略。俄罗斯依赖于“锆石”高超音速导弹,这些导弹具有极高的速度和远射程,能够有效打击敌方的航母。同时,俄罗斯的核潜艇部队也在持续壮大,北风之神A级核潜艇已经有5艘服役,具备全球打击能力。普京曾表示,配备“锆石”导弹的护卫舰,其战斗力足以与航母相匹敌。如今,俄罗斯海军将大部分资源投入到核潜艇上,航母逐渐成为其海军战略中的附属品。

总的来说,俄罗斯面对的海军困境并非一时能解决。无论是面子问题、财政压力,还是战略重心的调整,都使得俄罗斯海军的转型过程充满了挑战。在未来,俄罗斯如何平衡传统与现代技术、航母与核潜艇之间的关系,将成为其海军发展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