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54年汤恩伯死在手术台上,蒋介石只是轻飘飘地说了一句:死了也好。汤恩伯是蒋介

1954年汤恩伯死在手术台上,蒋介石只是轻飘飘地说了一句:死了也好。汤恩伯是蒋介石的嫡系,曾为蒋介石,不惜出卖了有恩于自己的义父陈仪,蒋介石为何对待曾经的爱将如此冷淡?

聊汤恩伯,绕不开一个人——陈仪。 陈仪在民国史上也是个响当当的人物。老同盟会员,日本陆军大学毕业,跟蒋介石算是校友。他跟汤恩伯的关系,可不是一般的上下级。 时间拉回到1925年,那会儿汤恩伯还叫汤克勤,一个浙江武义出身的穷小子,在日本留学读到一半,钱花光了,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惨。经人介绍,他认识了当时已经是浙军第一师师长的陈仪。陈仪看这个同乡小伙子一表人才,谈吐也不俗,是个可造之材,二话不说,慷慨解囊,每月资助他五十块大洋,让他继续去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深造。 在那个年代,这可是一笔巨款。汤恩伯当场就给跪了,哭得稀里哗啦:“生我者父母,知我者乃陈公也!学生愿拜您为恩师,生死与共。” 不仅如此,汤恩伯在日本留学期间,还认识了陈仪的外甥女(一说是养女)王竟白,两人情投意合,回国后就结了婚。这么一来,陈仪不仅是他的恩师,还成了他的舅丈人。 有了这层关系,汤恩伯的仕途可以说是坐上了火箭。从一个无名小卒,一路飙升,到1946年,他已经官至陆军副总司令兼南京警备司令,中将加上将衔,风光无限。

时间来到1948年底,三大战役打下来,国民党的精锐丢得七七八八,明眼人都看得出,老蒋的大厦快塌了。 这时候,已经是浙江省主席的陈仪动了心思。他想学傅作义,来个和平起义,保全东南一方生灵。要起义,手里得有枪杆子,而当时京沪杭地区的兵权,恰恰就攥在他那个情同父子的学生兼外甥女婿——汤恩伯手里。 陈仪觉得这事儿有谱,他太了解汤恩伯了,这孩子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还能反了不成? 于是,他找汤恩伯密谈,开门见山,劝他一起“弃暗投明”。汤恩伯当时满口答应:“一切听凭恩师安排。” 陈仪前脚刚走,汤恩伯后脚就变了脸。他立刻把这件事密报给了军统的特务头子毛森,紧接着又亲自给蒋介石发了电报,把陈仪卖了个底朝天。 这是第一次。 老蒋接到密报,也没立刻动手。毕竟陈仪影响大,关系网也复杂。他只是免了陈仪的浙江省主席职务,让他当个“光杆司令”,算是敲打一下。 可陈仪当时还蒙在鼓里。丢了官,他以为是时局动荡的正常调动,一点没怀疑到汤恩伯头上。1949年1月,不死心的他又派外甥带着亲笔信去找汤恩伯,继续劝降。 汤恩伯收到信,转手就交给了蒋介石。一个星期没见回音,陈仪又派外甥去催。汤恩伯故技重施,再次密报,这次还把陈仪的亲笔信送到了行政院当铁证。 这还没完。紧接着,汤恩伯第四次向蒋介石发电报,言辞恳切地“为了不让陈仪在上海煽动人心,影响大局”,请求立即将其扣押。 毛森这种特务头子都乐坏了,摩拳擦掌地说:“这回该跟他(陈仪)总算账了。” 陈仪被诱捕后,先是关在上海。汤恩伯怕夜长梦多,有人营救,专门调了一架当时极为宝贵的飞机,把陈仪秘密押送到了衢州,关在自己修建的一处偏僻住所里。等国民党败退浙江前夕,老蒋可能都把这茬忘了,汤恩伯却还没忘,又“贴心”地派飞机把陈仪从衢州押到了台湾,彻底断了恩师的最后一条生路。 1950年6月,陈仪在台北被枪决。

当然,老蒋对汤恩伯的冷漠,也不全是因为陈仪这件事。汤恩伯后来的表现,实在是烂泥扶不上墙。 抗战初期,汤恩伯确实打过几场硬仗,比如台儿庄大捷,他也因此成了“抗日名将”。但那之后,尤其是在他主政河南期间,名声就彻底臭了。 他的部队军纪败坏到了极点,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河南老百姓把他和水灾、旱灾、蝗灾并列,称之为“水旱蝗汤”,是河南的第四大害。这是多大的怨恨! 到了解放战争,汤恩伯更是屡战屡败。特别是在决定命运的上海战役中,他手握20万大军,海陆空装备精良,还有长江天险,结果不到半个月就被解放军摧枯拉朽般地击溃。 更让老蒋震怒的是,就在上海战役的关键时刻,谷正纲举报,汤恩伯竟然偷偷将50万美元的军费汇到美国,再转往日本,给自己买了座豪宅。 这下老蒋彻底爆发了:“混账!怪不得上海和东南沿海败得那么快,原来他早作了逃往日本的准备!” 一边是兵败如山倒,一边是贪腐自肥、准备后路。这样的人,蒋介石怎么可能还信任他?

到了台湾后,汤恩伯的日子就更不好过了。他被剥夺了所有实权,成了个闲人。偏偏他又不知收敛,和当时正在整顿党内、强势崛起的蒋经国发生了冲突。 在蒋经国主导的“反贪风暴”中,汤恩伯被列为重点调查对象。他不但不配合,还跑去跟老蒋告状,说蒋经国的坏话。 这下可好,不仅得罪了老子,还得罪了太子。 1953年,汤恩伯申请去日本治病,老蒋直接批了四个字:“就地医治”。 直到1954年5月,眼看汤恩伯确实是癌症晚期,没几天活头了,老蒋才“开恩”放行。 最后,汤恩伯死在了日本手术台上。官方说是医疗事故,失血过多。但也有小道消息说,他死前极为痛苦,麻药好像都没用,在手术台上哀嚎挣扎,直到力竭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