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邓稼先回到家,妻子许鹿希一把扯住他吼道:“28年不回家,你外边有人了吧!”邓稼先正要解释,哪知许鹿希突然扑哧一声笑出来:“不用解释了,我知道她是谁!” 说起邓稼先这个人,你得先知道他的根儿。他1924年生在安徽怀宁一个书香门第,父亲邓以蛰是清华北大的教授,教哲学的,家里从祖上邓石如那辈儿就出书法家。他小时候在北京四合院长大,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全家搬到昆明,他就进了西南联大物理系。1945年毕业,在北大当助教,1948年去美国普渡大学读物理博士,1950年拿学位,论文写氘核光致蜕变。那时候他才26岁,人称娃娃博士。回国后进了中科院近代物理所,搞原子核理论研究。1956年入党,成了核物理专家。 他老婆许鹿希1928年生在上海,父亲许德珩是北大教授,五四运动学生领袖,后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鹿希学医,在北京医学院,物理课邓稼先当助教,两人就这样认识。1953年结婚,婚礼简单,就发糖果喜饼。婚后住西郊公寓,生了女儿邓志典1954年,儿子邓志平1956年。邓稼先爱带孩子玩,教他们说话,从爸爸到好爸爸变着花样。夫妻俩生活平淡,邓稼先骑车接许鹿希下班,常去公园转转。那时候他性格开朗,爱唱京戏,爬山啥的。 1958年夏天,邓稼先调工作,加入二机部第九研究所,负责原子弹研制。从那起他隐姓埋名28年,不能发表论文,出国,联系朋友,说工作地点和内容。全心扑在核武器上,领导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研究。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他是主要负责人。接着搞氢弹,1967年成功。总共参与32次核试验,15次去罗布泊指挥。1979年一次空投试验出事故,他捡碎片,接触钚,身体受辐射伤害严重。 许鹿希一个人带孩子,在北大医学部教神经解剖学,当教授,发表论文。28年里,她猜到丈夫干大事,但从不说破。孩子问爸在哪,她就说出差。邓稼先偶尔寄信回家,但不能透露细节。家里经济靠她工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她支持丈夫选择,从没抱怨。邓稼先也惦记家,工作间隙想孩子教育问题。 1986年初,邓稼先身体不行了,从四川绵阳回北京治病。那天回家,许鹿希扯他袖子,说28年不回家,外边有人了吧。邓稼先想解释,她笑说知道是谁,指祖国。邓稼先点头,拉她手,说起基地生活,风沙大,夜里算数据。她揉他肩膀,聊孩子成长,女儿工作了,儿子上大学。她描述节日空位,老人问起编借口。他抱歉,她摇头说支持。次日她煮粥,他吃几口,出门前抱她。 回家后邓稼先癌扩散,直肠癌,全身出血。许鹿希陪床,帮擦汗。1986年4月,他完成中国核武器发展建议书,手抖改稿。7月去天安门看升旗,站直看旗升。7月16日获全国劳动模范,奖章放枕边。7月29日逝世,62岁,握许鹿希手,说死而无憾。身后获两弹一星元勋称号。 邓稼先走后,许鹿希继续教书,专攻神经解剖,发表多篇论文,1990年获全国优秀图书二等奖。她采访百位同事,收集资料,1998年出《邓稼先传》,还原他一生。住老公寓不搬,屋里摆他照片书籍。高龄还阅读资料。邓稼先奖金捐给基金会,家人低调生活。女儿邓志典从医,儿子邓志平工作,都不张扬。 邓稼先贡献大,为核武器奠基,让中国站稳脚跟。他牺牲个人,家庭分开28年,许鹿希等了28年,两人婚姻33年,只完整生活5年。这故事告诉人,家国一体,个人选择影响深远。邓稼先杨振宁是好友,杨振宁留美,邓回国,两人路径不同,但都为中国科技出力。杨振宁百岁时忆邓稼先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 如今看邓稼先事迹,觉得科学家不容易,隐姓埋名,身体遭罪。许鹿希坚强,一个人撑家,还写书纪念。他们的故事接地气,就跟普通人一样,工作忙顾不上家,但为大事值。核武器让国家安全,大家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