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门胡塞武装遭到开战以来,最严重伤亡!也门胡塞武装在发动突袭行动,遭到也门政府军伏击。也门胡塞武装有数十人被打死。 在也门萨达省边境地区,也门胡塞武装发动一次快速突袭行动。一般这种冲突,也门军队不会下狠手。 就拿萨达省这地方的特殊性来说吧。作为也门和沙特接壤的“咽喉要道”,萨达省的战略价值早就被各方盯上了。 胡塞武装这些年靠着打了就跑的游击战,在边境地区来回刷存在感,时不时还发射几枚导弹到沙特境内刷“战绩”。 而政府军这边,虽说名义上控制着边境,但实际能调动的兵力有限,再加上沙特联军时不时搞点“误炸”,政府军在边境的防御体系其实漏洞不少。 不过这次突袭的位置有点“踩雷”——阿莱卜前线正好是沙特援建的防御工事核心区域,政府军在这里部署了不少新装备,比如从沙特那里弄来的无人机和雷达系统,这些“高科技玩具”平时看着挺唬人,没想到这次真派上了用场。 根据战地记者拍到的画面,交火现场散落着不少被摧毁的装甲车残骸,其中一辆还是胡塞武装从沙特联军那里缴获的美制M1A1坦克,现在却成了政府军的“战利品”,这脸打得可够响的。 但是按理说,胡塞武装擅长的是山地游击战,打伏击、破袭补给线才是他们的拿手好戏。但这次他们却选择在平原地区搞突袭,这就有点“班门弄斧”了。 政府军依托地形优势,用装甲车组成防线,再配合武装直升机进行空中打击,把胡塞武装擅长的“灵活战术”硬生生给压制住了。 关键的是,政府军这次的情报工作做得相当到位,提前预判了胡塞武装的突袭路线,在必经之路上埋设了地雷,还设置了反坦克壕沟。这一套组合拳下来,胡塞武装别说突袭了,能活着突围都算运气好。 不过,政府军这次下狠手,也有“杀鸡儆猴”的意思。最近一段时间,胡塞武装在红海地区频繁袭击商船,惹得美国和欧洲国家很不高兴。 沙特作为地区老大,自然要给国际社会一个交代。政府军在萨达省的这次胜利,正好给了沙特一个“展示肌肉”的机会。 据内部消息,交火当天,沙特联军的侦察机一直在上空盘旋,实时向政府军指挥部传输情报。这种“空地一体”的作战模式,显然是经过精心策划的。 当然,胡塞武装也不会善罢甘休。他们虽然这次吃了亏,但很快就通过社交媒体发布了反击视频,声称用反坦克导弹摧毁了政府军的装甲车。 不过从视频画面来看,被摧毁的车辆更像是民用皮卡改装的,和政府军公布的美制装甲车根本不是一回事。这种“嘴炮反击”虽然能提振士气,但也暴露了胡塞武装在重装备上的短板。 值得玩味的是,这次冲突发生后,也门政府和胡塞武装都没有急于宣布停火。政府军这边忙着向沙特表功,胡塞武装则忙着向伊朗求援。 这种“默契”背后,其实是各方势力在也门棋局上的重新布局。 沙特需要一场胜利来巩固自己在地区的影响力,伊朗则需要胡塞武装继续牵制沙特联军,而政府军和胡塞武装,不过是大国博弈棋盘上的棋子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