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72年,李讷生娃后写信请求爸爸接济8000元,毛主席看罢来信后,心痛不已,指

1972年,李讷生娃后写信请求爸爸接济8000元,毛主席看罢来信后,心痛不已,指示张耀祠:“不用批什么条子了,直接给钱,你说说看,该给多少钱?” 李讷1940年出生在延安,那时候抗日战争打得正热闹,她是毛泽东和江青唯一的闺女。从小她就安静,不爱张扬,名字取自论语,意思是说话谨慎行动敏捷。战争年代条件苦,她跟着爹到处跑,没少吃苦头。1949年进北京后,她上育英小学三年级,爹不许用车接送,坚持让她住校,每周回家一次,养成独立性子。她成绩一直拔尖,升到北师大附属女中,继续保持优秀。1959年考上北大历史系,专业对口,毕业后分配到解放军报社当编辑,用化名肖力,干活认真低调。二十多岁还没对象,江青介绍过美术学院学生,没成。毛泽东态度开明,说找工人农民都行。1969年她去江西进贤县五七干校劳动,那地方是干部下放地,她干农活,挑粪种地,日子过得实打实。在干校认识招待所服务员徐宁,东北小伙,文化不高但勤快,两人处对象,消息传开闹腾大。江青不同意,她写信求爹,毛泽东问清情况批准。1970年9月他们在干校食堂办简单婚礼,毛泽东送套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当礼物。这段婚姻开头还行,但后来矛盾多,两人文化差距大,聊不到一块。 李讷婚后很快生子,取名效芝。那是1972年,她工资低,每月几十块,养孩子请保姆买奶粉,支出大把,日子捉襟见肘。本来毛泽东有规矩,子女工作后不补贴,但李讷实在扛不住,找张耀祠帮忙。张耀祠写报告递上去,毛泽东看完报告,同意从稿费里拿8000块给她。这次破例,还给贺子珍江青李敏各8000块,算平衡。援助帮李讷渡过难关,她用钱付保姆费买用品,生活稳住点。但婚姻问题没解决,她和徐宁越处越不对付,孩子出生不久就离了。李讷一个人带孩子,日子更苦,工资勉强够用,常为柴米油盐发愁。毛泽东对子女教育一贯严,他早年给毛岸英写信叮嘱多学自然科学,对李讷也亲自教认字。进北京后不许特殊待遇,这规矩养成她朴实作风。但1972年这事儿显示,伟人也有软肋,面对闺女困境忍不住出手。援助不光解燃眉之急,还体现家庭公平,给其他亲人同等数额,避免偏心。 离婚后李讷日子艰难,1976年毛泽东去世,她更孤单。搬到昌平医院小房,和儿子挤一起。1979年原卫士长李银桥夫妇回京,打听找到她,帮搬到市区太仆寺街老四合院,常上门照顾。李银桥夫妇见她单身,介绍王景清,这人延安时见过她,在云南军区当参谋长,也离异。两人接触一年多,1984年在北京自家院子办婚礼,李银桥夫妇见证。王景清接手家务,早起买菜修水管扛煤气,对继子效芝视如己出,孩子改名王效芝。夫妻俩兴趣相投,爱书画,常切磋。李讷晚年身体弱,王景清陪看病推轮椅,两人共度三十七年。王景清2021年离世,享年94岁。李讷经历两段婚姻,第一段因差距大失败,第二段稳当幸福。这辈子她低调,从北大毕业到报社工作,再到晚年平静,体现普通人味道。儿子王效芝高中毕业后打工经商,走独立路,不靠父母。 李讷一生接地气,从延安窑洞到北京小院,没沾多少光。爹的教育让她朴实,但生活难题总有。1972年求助事件是转折,破了规矩,也显人性。离婚后重组家庭,晚年有伴,日子过得踏实。儿子独立,她也没多管。这故事告诉人,伟人后代也得面对柴米油盐,婚姻家庭靠自己经营。王景清这人革命半生,晚年娶李讷,俩人互补,幸福到老。整体看,李讷没追求权位,干编辑劳动,婚姻坎坷但结局好。比起其他名人子女,她更像老百姓,经历真实不浮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