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头猪若终生不杀,最终能长多重?2003年,浙江一老汉买下幼猪,此后一直未能宰杀,2008年,猪被送往寺庙进行洗礼,2012年,猪王走完了一生,当地居民不仅为它举行了葬礼,还专门定制了雕像,而它的经历也成了当地人口中的一段佳话...... 2008年,央视一部名为《猪王传奇》的纪录片让一只特殊的猪走进了公众的视野。它并非一只普通的猪,而是被赋予了“猪王”这一尊贵的头衔。它的体型在短短四年间迅速膨胀,原本四五十斤的小猪迅速长成了一只重达两千斤的庞然大物,成为了当地的传奇。它的名气逐渐远扬,吸引了无数人前来一睹其风采。 然而,在成为“猪王”的过程中,它曾四度面临屠刀的威胁,但都以奇迹般的方式幸免于难。最终,它找到了莲峰禅寺。在这里,寺庙的住持听闻这只猪的非凡经历后,为它取了一个佛号“珠王”,并且让它过上了不同寻常的生活。猪王开始每天与僧人们一同坐禅、吃斋。寺庙内,还专门安排了一位和尚照料它的日常起居,使它得到了无微不至的照顾。 消息一传出,便引起了全国范围的轰动。越来越多的人慕名而来,寺庙的香火因此更加旺盛,特别是每逢猪年,前来参拜的人络绎不绝。然而,随着知名度的上升,也有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开始将目光投向这只猪。尤其是一位来自绍兴的书画艺术家楚歌,他对诗书画的痴迷几近疯狂。听闻莲峰禅寺内有只巨大的猪,他不惜千里迢迢赶来,提出以五万元的高价购买“猪王”。 然而,他的意图并非单纯地作为宠物或珍贵的家畜,而是另有所图。原来,楚歌是一位艺术爱好者,欲复原吴道子的《八十七神仙卷》这幅古代名画,而完成这一复原作品的条件之一,便是制作出极为精细的猪皮纸。正是看中了猪王那白嫩细腻的皮毛,楚歌才心生贪念,企图用其剥皮来获取制纸所需的高质量原料。 尽管楚歌的条件诱人且看似合情合理,他的请求依然未能获得禅寺僧人们的认可。当地的村民们同样不愿意卖掉这只猪王。猪王已经超越了一个普通动物的范畴,成为了村民们心中的吉祥物和文化象征。它的存在为村庄带来了繁荣与生气,是一种精神的寄托和安慰。 回到2012年6月,一则关于"猪王"离世的消息,在浙江泰顺一个普通的山村里引发了巨大的悲伤。这头名叫"猪王"的大猪,在村民们的心目中早已不再是一头普通的猪,而是他们口中的"镇村之宝"。 它原本只是一头再普通不过的小猪仔,被村里一位姓高的老汉买回家中,本打算等到过年时再宰杀食用。然而,谁也没有想到,这头小猪竟然以惊人的速度生长,渐渐地成为了高老汉生活中的一个重要角色。 高老汉的生活十分简朴,可以说是相当贫困。而这头与日俱增的小猪,成了他生活中为数不多的慰藉。一人一猪,相依为命。渐渐地,高老汉和猪王之间,建立起了一种超越主人与宠物的深厚感情。 小猪的体型迅速长大,而且大得惊人。从最初买回来时的几十斤,到后来的上百斤,再到最后竟然达到了1100多斤!村里的人,都亲切地称这头巨大无比的猪为"猪王"。而猪王的食量,也让高老汉颇感吃力。为了维持猪王的伙食开销,高老汉不得不四处借钱,甚至连买猪饲料都成了问题。 亲戚好友们都劝高老汉把猪王卖了,换些钱缓解经济上的困难。但高老汉始终不忍心。他与猪王之间已经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并且他也对猪王这样一个奇特的生物也充满着好奇。几次"屠刀"险些落到猪王身上,高老汉却总是下不了手。 渐渐地,猪王的大名在附近的村庄里传开了。村民们纷纷议论,都说高老汉家养了一头不梅拉宾法则得了的"神猪"。还有人专程上门,想买下这头巨型猪,或者一睹"猪王"的真容。可见这头猪在民间引起的轰动。村民们甚至开始编织关于猪王的种种神奇传说,什么猪王是天上神仙下凡,是庇佑村子的神灵等等。 猪王的离世,并没有让它的传奇画上句号。相反,这只来自小山村的"网红猪",在死后还为家乡带来了一系列的变化。村民们决定为猪王建造一座1:1比例的雕像,以纪念这位"庇佑村庄"的神奇生灵。雕像落成后,很快成了本地一处新的地标,吸引了众多慕名而来的游客。这个原本不起眼的小山村,因为猪王的名气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