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美国对我们下死手,原来中国干了件连美英日都害怕的事情! 它可以封杀TikTok,也可以卡中国芯片产业的脖子,但当中国连“海底光缆”都开始抢饭碗,美国的恐慌,就不是表面说的那么简单了。 德国媒体这次点破的,不只是一个“商业技术战”,而是一个更深层次的权力交接信号:中国,正在从“拼装工人”变成“技术掘金者”。 全球 95% 的国际数据传输,都依赖海底光缆。这条看不见的 “信息高速公路”,过去长期被美日欧企业垄断。 美国 SubCom、日本 NEC 和法国阿尔卡特三家公司,曾占据全球 85% 的市场份额。但中国企业的加入,彻底打破了这一格局。 中国华海通信近年来承担了全球近四分之一海底光缆的修复工作,还参与铺设了 18% 的新设光缆。 亨通集团牵头的 “和平光缆” 项目,从巴基斯坦直达法国马赛,每秒可传输的数据量相当于 9 万小时的视频内容,直接挑战美国主导的 SeaMeWe-6 项目。 更让西方警惕的是,中国造船业的快速发展,可能让未来全球海底光缆的维护工作都由中国公司主导。 美国对中国海底光缆的打压,堪称无所不用其极。路透社披露,美国政府曾施压东南亚国家,强迫放弃与中国企业的合作项目,甚至要求光缆重新布线,避免中美领土直接连通。 2021 年,美国商务部对华海通信实施制裁,理由是 “国家安全威胁”。最新动作是,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计划禁止任何包含中国技术的海底电缆接入美国,试图从源头上切断中国参与全球通信网络的可能。 这种恐慌背后,是对数据霸权的极度焦虑。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直言,海底光缆是 “数字时代的石油”,控制光缆就能监控全球数据流。 而中国在海底光缆领域的突破,正在动摇美国的这一特权。彭博社警告称,中国主导的海底光缆网络,可能成为 “中美网络地缘政治角力的新热点”。 面对美国的施压,欧洲国家态度分化。法国顶住压力,与中国合作建设 “和平光缆”,其电信公司 Orange 甚至称该项目将 “助力中国向欧洲和非洲投射力量”。 但英国却紧跟美国步伐,不仅禁止向俄罗斯出口潜艇,还以 “国家安全” 为由,限制中国企业参与海底光缆建设。 这种矛盾的背后,是欧洲在技术依赖与战略自主之间的挣扎。一方面,欧洲需要中国的技术和资金来升级通信基础设施;另一方面,又担心被卷入中美技术对抗的漩涡。 德国媒体的评论一针见血:当中国开始提供更具性价比的海底光缆解决方案,欧洲的选择,本质上是在 “数据安全” 与 “经济利益” 之间权衡。 这场海底光缆之争的本质,是一场关于数据霸权的争夺。美国长期通过控制海底光缆,实现对全球通信的监控。 海底光缆的暗战,只是中美技术竞争的冰山一角。但它揭示的真相却耐人寻味:当中国不再满足于产业链的低端位置,当技术创新开始动摇西方的传统优势,一场更激烈的博弈才刚刚开始。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