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印度对中国玩起了“鬼把戏”?将棉花低价卖给中国,再高价买回去,印度的这一系列做法

印度对中国玩起了“鬼把戏”?将棉花低价卖给中国,再高价买回去,印度的这一系列做法简直是太神奇了!最主要的是印度还非常喜欢这样做,并且乐在其中,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印度是典型的农业大国,热带气候和廉价劳动力让棉花产量常年居高不下。但尴尬的是,印度国内纺织业根本消化不了这么多棉花。 根据印度棉花协会数据,2024/25 年度印度棉花产量预计 2913.5 万包,但消费量却只有 3070 万包,供需缺口只能靠出口填补。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棉花消费国,自然成了印度的主要买家。2024 年中国进口印度棉花同比激增 105.5%,单是 1-7 月就进口了 7.4 万吨。 印度棉花为啥能在中国市场打开销路?性价比是关键。古吉拉特邦的 S-6 棉花含杂率低于 2.5%,适合纺 40 支以上棉纱,价格却比巴西棉低 3-5 美分 / 磅,比美棉便宜 7-10 美分 / 磅。 青岛、张家港等地的贸易商反馈,印度棉运输距离短、安全性高,尤其在红海危机期间成了抢手货。对中国纺企来说,用印度棉生产中低支纱成本更低,利润空间更大。 可印度为啥不自己加工呢?工业基础薄弱是硬伤。印度虽然想复制西方工业化路径,但纺织产业链严重脱节。从轧花到纺纱,设备陈旧、技术落后,高支纱生产能力不足。 2024 年印度棉纱出口量中,32 支以下低支纱占比超 60%,而高支精梳纱几乎全靠进口。 更要命的是,印度纺织厂普遍面临劳动力短缺问题,南部地区化纤开机率高达 98%,纯棉纱线开机率却只有 72-75%。 这就形成了一个诡异的循环:印度农民低价卖原棉,中国企业加工成面料、成衣,再以高价返销印度。2024 年 1-7 月,中国对印度纺织品出口额同比增长 18%,其中棉制品占比超 40%。 印度消费者发现,同样一件纯棉 T 恤,从中国进口的价格比本土生产低 30%,但质量却更好。这种反差让印度民众直呼 “看不懂”,为啥自己国家的棉花,绕了一圈反而更贵了? 更深层的原因藏在政策里。印度棉花公司(CCI)为了稳定棉价,经常高价收储、低价抛售。2017 年 CCI 曾因低价倾销亏损惨重,现在学聪明了 —— 宁愿积压 958.9 万包库存,也不愿轻易降价。 这种操作导致国内棉价长期高于国际市场,纺织厂为了生存,只能把原棉出口套现,再进口便宜的中国纱线。 更绝的是,印度对进口棉制品征收 15% 关税,却对原棉出口提供 5% 退税,等于变相鼓励 “出口原棉、进口成品” 的畸形贸易。 汇率波动也在推波助澜。2024 年卢比兑美元贬值 12%,印度棉农卖棉花能多赚外汇,但进口中国面料时成本却增加了。 以 32 支棉纱为例,印度本土生产成本约 2.8 美元 / 公斤,而中国出口价只要 2.66 美元 / 公斤,还包邮到岸。这种价格倒挂让印度纺织厂陷入两难:用国产棉成本太高,用进口纱又冲击本土产业。 不过,印度也在悄悄改变策略。2024 年印度棉纱对中国出口量同比增长 320%,虽然基数低,但增速惊人。 古吉拉特邦的纱厂通过优化工艺,把 32 支棉纱 FOB 价压到 2.66 美元 / 公斤,成功抢占了部分东南亚市场。 与此同时,印度政府推出 “纺织业技术升级基金”,试图提升高支纱产能,但见效还需要时间。 这场棉花 “倒手” 游戏背后,折射出全球产业链的残酷现实。印度空有庞大的棉花产量,却卡在产业链低端,只能赚点辛苦钱;中国通过技术升级掌握定价权,在高附加值环节赚得盆满钵满。 对印度来说,要打破这种恶性循环,就得补上工业短板,否则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棉花变成 “中国造”,再高价买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