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口对准战友眉心,这样的带兵方式你敢信?1933年大别山深处,红九军指挥所里爆发
枪口对准战友眉心,这样的带兵方式你敢信?1933年大别山深处,红九军指挥所里爆发的五声枪响,至今仍是军史传奇。
春寒料峭的指挥部里,29岁的何畏军长踩着沾泥布鞋来回踱步。三天阻击战让这位海南悍将眼底布满血丝,右手始终按在德造毛瑟枪的烤蓝纹路上。门帘忽被掀开,22岁的作战科长周希汉裹着硝烟冲进来,额角绷带渗着血——三天前正是他带人端了敌军炮阵。
"伤亡太大......"湖北口音刚起就被砸桌声打断。何畏褪色军装下三寸弹痕泛着暗红,左手虎口结着新血痂:"你他娘敢顶嘴?"油灯爆出灯花的瞬间,黑黝黝的枪管已抵上周希汉眉心。
警卫员子弹上膛的声响中,年轻人摆手制止。两个月前七里坪血战的画面闪现——正是眼前这位暴烈长官,曾浑身是血背回十八个伤员。"换阵地就能少死人?"周希汉露出左肩弹孔,像根钉进地里的铁钉。
五发子弹擦耳飞过,打碎陶罐掀飞军帽,木屑在年轻脸庞划出血痕。硝烟里周希汉冷笑:"军长枪法还得练。"何畏突然把发烫的枪管拍在桌上,震得油泼半盏:"老子不过试试你胆量!"
战壕里炊事班长叼着烟袋直咂嘴:"五枪没挪半步,周科长硬核!"宣传队战士神秘兮兮:"徐总指挥早看透,这是何军长教的战场心理学。"二十年后海军中将摸着颈疤笑谈:"那五枪比十堂课都管用。"
槐花纷飞中老将军恍见硝烟里举枪的矮个子——谁说霹雳手段不是菩萨心肠?带兵之道,从来在铁血与柔肠间拿捏火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