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2020年,陈祥榕壮烈牺牲后,部队首长询问其母有什么需要关照的,可女人的话让大家

2020年,陈祥榕壮烈牺牲后,部队首长询问其母有什么需要关照的,可女人的话让大家惭愧不已:“我只想知道,我儿子在战斗的时候勇不勇敢?”[凝视] 喀喇昆仑的雪终年不化,19岁的陈祥榕却把生命永远留在了那片冰峰。2020年那场边境冲突中,这个福建屏南小伙用胸膛挡住外军,战友回忆他最后喊的是“我要救连长”。 当部队慰问烈士家属时,陈祥榕母亲姚久穗的问题让所有人肃然起敬:“我只想知道,我儿子战斗时勇不勇敢?” 姚久穗的客厅柜子上摆着两张照片,一张是儿子穿着迷彩服站在新兵连的阳光下咧嘴笑,另一张是屏南老屋前祖孙三代的合影。 祥榕12岁那年,父亲患重病卧床,这个小学五年级的男孩每天凌晨四点起床,用温水给父亲擦身按摩。邻居总看见他放学后小跑着回家,书包里装着给奶奶买的降压药。 2019年9月,陈祥榕戴着大红花登上征兵大巴,母亲记得特别清楚,那天儿子军装口袋里突然掉出几个龙眼,是临行前悄悄塞进去的——那是奶奶最爱吃的水果。入伍后第一次领到津贴,他全部寄回家,汇款单备注栏歪歪扭扭写着“给奶奶买钙片”。 新兵连的班长回忆,陈祥榕刚入伍时体重只有58公斤,但训练从不喊累。每次五公里越野跑,他总是咬牙跟在队伍最后,从没掉过队。战友们说他话不多,但特别爱帮人,谁的被子叠不好他就默默帮着重叠。 分配到炊事班后,陈祥榕每天凌晨4点半起床准备早餐,他学会了做馒头、包饺子,还特意向老兵请教怎么炖汤。战友生病没胃口时,他会单独给人煮碗小馄饨。连长说,这个福建小伙把部队当成了自己家。 2020年6月的边境冲突发生时,陈祥榕所在连队驻守海拔5000多米的河谷。据目击战友描述,这个平时爱唱闽东民谣的炊事员,当时像钉子般钉在阵地最前沿。 战斗结束后整理遗物时,人们在他日记本里发现夹着的全家福,背面用铅笔写着“宁将鲜血流尽,不失国土一寸”。 部队领导上门慰问时,姚久穗的围裙上还沾着午饭时炒菜的油渍。她没提抚恤金也没说困难补助,只是反复摩挲着儿子获得的“卫国戍边”勋章。 村里人后来发现,这位母亲总在清晨去后山采茶——那是祥榕小时候跟着她学会的第一门手艺。 陈祥榕生前给家里最后一次打电话是2020年5月底,母亲问他什么时候能回家,他说:“妈,山上的雪化了我就回去。”姚久穗当时还叮嘱儿子注意保暖,没想到这竟成了最后的叮咛。 喀喇昆仑的官兵们至今还记得,陈祥榕特别爱收集石头。他说要带回家给奶奶做盆景,结果攒了大半年也没机会寄出去。战友们在他床头柜里发现了十几块形状各异的小石头,每块都被他用纸巾仔细包好。 陈祥榕的中学班主任保存着他初二写的作文:“爸爸说男子汉要像山上的毛竹,再大的雪也压不弯。”这种刻在闽东人骨子里的韧劲,在喀喇昆仑化作寸土不让的坚守。 网友讨论: “泪目!‘清澈的爱’不是口号,是19岁少年用命践行的誓言!”   “00后已经扛起山河!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躺平?”   “陈妈妈一句‘勇不勇敢’,问出了中国母亲的血性!” 从古至今,中国母亲教给孩子的从来不是计较得失,而是读懂“责任”二字的分量。 现在屏南的柑橘又到了成熟季,村里的孩子常帮姚久穗摘果子。有人说透过那些金黄的果实,仿佛能看到祥榕笑着露出虎牙的模样。 你知道在福建方言里,“榕”字除了指树木,还代表着扎根和庇护的寓意吗?在你的家乡,有哪些关于“守护”的特殊习俗或故事?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身边那些平凡却让人感动的守护故事。   信源: “我想我的儿子,天天都在想” 陈祥榕妈妈的回忆让人泪目——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