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何奎
第三期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研究值调降正式落地。
7月25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公布,当前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研究值为1.99%,较此前下调14个基点。此次研究值调降触发人身险业预定利率动态调整机制,这是预定利率动态调整机制建立以来的首次触发,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将迎来集中调降。
实际上,近期有关预定利率研究值下调的预期持续升温。但在此背景下,今年的保险营销圈却稍显“冷清”——“炒停售”现象变淡了。
往年每逢预定利率将要下调之际,保险营销圈都会响起“高利率产品将下架,赶紧提前购买锁定利率”等营销口号,类似宣传铺天盖地,刺激消费者购买保险产品,即所谓的“炒停售”。
归结来看,今年保险“炒停售”变淡背后有三方面原因:一是预定利率动态调整机制建立后,预定利率的调整更加平滑,消费者有足够的时间建立预期并消化,理性判断自己对保险产品的需求;二是前面几年的“炒停售”行为透支了消费者的购买能力;三是低利率市场环境中,消费者的挪储意愿受预定利率调整的边际影响逐渐减弱。
“炒停售”现象变淡,折射出保险消费者更加理性、保险市场更趋规范,“炒停售”这种营销手段将难以为继,这也倒逼保险公司更注重高质量发展,沉下心来观察和思考消费者的需求变化,将合适的产品销售给合适的客户。
近年来,消费者对保险的需求和认识均发生明显的变化:一方面,保险消费者的需求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从原来的重视产品收益率,转向注重产品的期限结构、底层资产、保障范围、配套服务等方面;另一方面,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成为保险消费的主力军,他们的知识水平和见识水平更高,对保险有着深入认识和理解,对保险营销员的专业水平要求也更高。
当前,我国正处于低利率和长寿时代的叠加期,保险天然是居民做好风险保障、财富管理、养老、传承的重要金融工具,这对保险行业而言是发展机遇期。
要稳妥地把握机遇期,保险公司和营销员均需要因时而变。
于保险公司而言,要摒弃“唯规模论”“短频快”的发展理念,真正回归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原点,根据不同人群、不同场景创新保险产品和服务。
于保险营销员而言,需要秉持客户长期陪伴的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性和“技能树”,陪伴客户成长,为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