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古月做客鲁豫的访谈节目,鲁豫问古月:“你是不是跟毛泽东丢失的儿子有关系?”古月非常惊讶!
2004年,鲁豫在节目中问特型演员古月:“有观众说你可能是毛泽东失散的儿子毛岸龙,你怎么看?”古月听后沉默了几秒钟,然后笑着摇头否认,这个问题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讨论。
古月原名胡诗学,1937年出生于广西桂林,他的父母在桂林保卫战中双双遇难,当时他只有4岁,战后,古月被送到南宁一家孤儿院,与其他30多名战争孤儿一起生活。
1950年,解放军文工团到孤儿院招收学员,古月因为嗓音条件好被选中,从此他开始了文艺工作,先是在文工团唱歌跳舞,后来转入话剧表演。
毛泽东的三儿子毛岸龙于1927年出生,1930年杨开慧牺牲时他刚满3岁,杨开慧被捕前,三个孩子被寄养在亲戚家,毛岸英和毛岸青后来被找到,但毛岸龙却下落不明。
1950年代初,已经找到两个儿子的毛泽东曾询问过毛岸龙的下落,当时有人汇报说,孩子可能在上海广慈医院治病时去世了,但邵华后来专门去医院查找,没有找到任何相关记录。
也有说法是毛岸龙在1931年因病死于长沙,但这个说法同样缺乏确凿证据,至今仍有争议。
1976年拍摄电影《西安事变》时,剧组需要找一位演员扮演毛泽东,导演成荫在众多候选人中看到古月的照片时,立即被他与毛泽东的相似度所震惊。
为了演好这个角色,古月专门到韶山和湘潭体验生活一个月,他跟当地老乡学说湖南话,仔细观察湖南人的生活习惯和说话方式。
古月还花了大量时间研究毛泽东的影像资料,他发现毛泽东说话时有个特点:喜欢用手势强调重点,而且说到激动处会微微仰头,这些细节都被古月一一记下并加以模仿。
《西安事变》上映后,古月的表演获得了广泛好评。观众们惊讶于他与毛泽东的相似度,很多人看完电影后都说“太像了”。
此后古月又相继出演了《开国大典》《重庆谈判》等多部影片中的毛泽东,每次拍摄前,他都要重新研读相关历史资料,力求在细节上更加准确。
有观众注意到,古月和毛岸龙都是战争孤儿,年龄相仿,加上古月与毛泽东惊人的相似度,一些人开始猜测他们之间的关系。
1990年代,还真有人冒充毛岸龙出现,此人声称自己就是毛泽东的三儿子,甚至拿出了一些所谓的“证据”,后来经过调查发现,这些都是伪造的。
古月本人对这些传言始终保持清醒的态度,他曾在接受采访时说:“我只是一个普通的演员,能演好毛主席这个角色已经很满足了。”
实际上古月的身世资料相当清楚,他的户籍档案显示,父母姓名、出生地点、成长经历都有详细记录,而且孤儿院的其他同伴也能证明他的身份。
关于毛岸龙的真实下落,至今仍无定论,有研究者认为,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一个3岁的孩子很难在没有亲人照顾的情况下存活下来。
也有人持不同观点,认为毛岸龙可能被好心人收养,改名换姓后在某个地方平静地生活着,这种可能性虽然很小,但并非完全没有。
2005年,古月因心脏病突发去世,享年68岁,他的离世让很多观众感到惋惜,因为他塑造的毛泽东形象已经成为一代人的经典记忆。
古月去世后,一些媒体重提了他与毛岸龙的话题,但这次讨论更多是出于对这位优秀演员的怀念,而非真的相信什么血缘关系。
从客观角度看,古月与毛岸龙的相似只是巧合,两人都是战争年代的孤儿,这在当时并不罕见,至于相貌相似,更多是观众的主观感受。
古月能够成功塑造毛泽东形象,主要靠的是他的专业素养和敬业精神,他对角色的深入研究和精准把握,才是他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