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沈醉视察白公馆时,看见一犯人正疯疯癫癫地跑着步,马上觉得不对劲,准备好好审问一番。看守却说:“这人被关了十几年,已经疯了,审也是浪费时间!” 韩子栋这人,出生在1908年的山东阳谷,那时候家里穷,他小时候就得帮着干农活,长大后为了讨生活,1930年跑到北平,在一家书店打工,顺便在中国大学经济系旁听课,接触到一些进步思想。 1933年1月,他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那年他25岁,党组织看他机灵,就派他去潜入国民党特务组织蓝衣社,当卧底。 蓝衣社是国民党搞的特务机构,里面规矩严,成员之间不能随便联系,但他还是设法建起情报网,偷了不少国民党内部文件,传给党组织。 干了两年多,1934年11月,因为叛徒出卖,他在北平被抓,那时才26岁。从那天起,他就开始了14年的监狱生活,先关在北平草岚子监狱,国民党特务对他用各种刑罚逼供,想挖出中共情报,但他什么都不说,牙齿被打掉好几颗,全身伤痕累累。 敌人没证据,只能把他当违纪人员关着。后来转到南京老虎桥监狱,那里条件更差,牢房潮湿,他继续挨审。 接着又去汉口模范监狱、益阳监狱、贵州息烽监狱,这些地方换来换去,总共11个监狱,每次转移都得戴镣铐,长途押送,路上吃不好睡不好。 到息烽监狱时,那是个集中营式的牢笼,关了不少政治犯,他在那几年里学着适应,偷偷跟其他犯人保持联系,但不露痕迹。 1946年息烽监狱撤掉,他被转到重庆渣滓洞和白公馆,这些是国民党在重庆的秘密监狱,白公馆原来是军阀白驹的房子,改成牢房后,四周高墙电网,关押的都是他们认为的危险分子。 韩子栋到白公馆后,知道想直接逃难,就开始装疯,平时放风时围着坝子里的树跑步,衣服不洗,身上脏乎乎的,吃饭时故意弄翻饭盒,抓着地上的饭吃,看守们觉得他真疯了,就放松警惕,让他干些杂活,比如帮厨或者随看守外出买东西。这招其实挺管用,因为监狱里看守懒得管疯子,省事。 话说1947年那次事件,沈醉作为军统总务处处长,来白公馆检查工作,他是国民党特务里的老手,负责很多秘密行动。 那天他进监狱,看到韩子栋在坝子上跑步,觉得不对劲,因为韩子栋的眼神虽呆滞,但有那么点不自然,他就下令把人抓起来隔离,打算审问。 看守们赶紧解释,说这老头关了十几年,早成疯子了,审也没意思。沈醉想想,没硬证据,就暂时没动,但留下话要观察。 韩子栋这次侥幸过关,但知道不能拖了,得赶紧找机会逃。监狱里有临时党支部,成员包括许晓轩、谭沈明,他们商量让韩子栋先走,因为他能外出。党支部通过小孩宋振中传东西给他,比如衣服和布袋,他自己偷偷画监狱地图,记岗哨位置。 越狱那天是1947年8月18日早上,韩子栋跟看守卢兆春去磁器口集市买菜,卢兆春这人爱赌,干活不认真。 在街上碰到监狱医生王殿,王殿拉卢兆春去胡为祥家打牌,韩子栋也跟着。卢兆春玩得起劲,韩子栋说去厕所,卢兆春没在意,他就溜了。 本想找轿子去重庆大学,没找到,就跑去嘉陵江边,找到条小船,吞了仁丹装病,船夫可怜他,让他上船渡江。 上岸后,他钻进山里,白天躲着,晚上走,靠野果红薯充饥,腿被狗咬伤,感染了,遇上药农帮忙敷药,才好。 穿越好几个山脉,花了45天,到山东解放区。1948年1月,他向党中央报告狱中情况和逃跑过程,组织审查后恢复党籍,中组部领导说他经得起考验。 他后来当了山东范县城关镇党委书记、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人事局科长,1958年调到贵州,当贵阳市委书记处书记、市委副书记和市政协主席,一直到1992年5月19日逝世,8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