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21年,邓太后病死,大宦官蔡伦见情况不妙,服毒自杀。汉安帝刘祜骂道:“就这么死了,真是太便宜他了。” 蔡伦,出身于湖南耒阳一个普通的铁匠家庭。少年时,他被选入皇宫,成了一名宦官。 在当时的宫廷里,一个无权无势的小太监,想要出人头地,唯一的资本,就是自己的头脑。 蔡伦恰恰拥有一个绝顶聪明的头脑。他不仅善于察言观色,揣摩上意,更有着极强的动手能力。 宫里需要打造刀剑器物,他总能监造出最精良的一批,因此深得宫中上下的赏识,一步步从一个无名小卒,升任为管理宫中杂务的小黄门。 如果蔡伦的人生就此为止,他或许会成为一个优秀的宫廷匠人。但蔡伦的野心,远不止于此。 机会,很快就来了。 当时,汉和帝的后宫之中,邓绥贵人与宋贵人,为了皇后之位,斗得你死我活。 蔡伦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场决定自己命运的豪赌。他毫不犹豫地,将自己所有的筹码,都押在了邓绥身上。 他成了邓绥最锋利、最听话的一把刀。 不久,宫中爆发“巫蛊之狱”,有人诬告宋贵人姐妹用巫术诅咒宫廷。邓绥立刻抓住机会,派蔡伦全权审理此案。 蔡伦心领神会,用尽了酷吏的手段,罗织罪名,屈打成招,硬生生地将这桩冤案,办成了铁案。最终,宋氏姐妹被迫饮药自尽,其家族也被满门抄斩。 在此事件中,蔡伦为邓绥立下了“头功”。他也因此,得到了新任邓皇后的绝对信任,从此平步青云,当上了权力极大的中常侍,更被破格封为“龙亭侯”。 一个宦官,能被封侯,这是何等的荣耀! 手握权势的蔡伦,终于有能力去实现他作为一个“工匠”的终极理想了。 蔡伦看到,当时的人们记录文字,要么用笨重昂贵的竹简,要么用奢侈的丝绸。他想,一定要找到一种既轻便又便宜的东西,来取代它们。 他利用自己总管宫廷器物制造的便利,调集了天下最好的工匠,开始了一场伟大的实验。 蔡伦摒弃了前人只用丝絮造纸的思路,大胆地将树皮、破布、烂鱼网这些被人丢弃的“垃圾”,作为造纸的原料。 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和尝试,公元105年,他终于成功了!一种全新的、洁白轻薄、成本低廉的纸张,诞生在了他的手中,后世称之为“蔡侯纸”。 这是他对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做出的不朽贡献。 然而,当蔡伦在享受着“发明家”和“权臣”双重荣光的时候,或许忘了,当年那场冤案中,还有一个幸存者。 那就是宋贵人亲手抚养长大的皇子——刘祜。 邓皇后无子,便将刘祜收为养子。后来,刘祜被扶上皇位,是为汉安帝。 从他登基的那天起,邓太后便临朝称制,大权独揽。整个朝堂,都是邓太后和她的心腹,比如蔡伦。 年幼的汉安帝,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傀儡。他每天都要毕恭毕敬地,向那个逼死自己家人的“养母”请安。 他把所有的仇恨,都深深地埋藏了起来,默默地等待着,等待着邓太后死去的那一天。 这一等,就是十五年。 公元121年,邓太后病死。汉安帝亲政的第一件事,就是清算。 他下了一道圣旨,命令蔡伦立刻前往廷尉府,就当年的“巫蛊案”,接受质询。 这道圣旨,对蔡伦来说,无异于一张死亡判决书。他知道,皇帝根本不是要什么“质询”,而是要他死。 这位曾经风光无限的龙亭侯,在接到圣旨的那一刻,面如死灰。他没有去廷尉府,而是回到了自己的家中。 蔡伦平静地沐浴更衣,换上了自己最整齐、最华丽的朝服,然后端起早已准备好的一杯毒酒,一饮而尽。 他选择用一种最体面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的一生。 消息传到宫中,汉安帝听完,并没有大仇得报的快感,反而勃然大怒。他猛地一拍桌子,对着左右怒吼。 汉安帝愤恨地说:“就这么死了,真是太便宜他了!”#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