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国歌之父”田汉被永久开除党籍,最终在监狱中去世,许多人认为他是冤枉死的。七年后,田汉的妻子才得知真相,没过一年,她也随他而去。
主要信源:(金台资讯——《义勇军进行曲》的词作者田汉;中国政府网——几度沧桑 国歌的诞生及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田汉出生在湖南一个贫苦农家。
虽然日子过得紧巴巴,但还能凑合着过下去。
六岁那年他就进了私塾,整天念四书五经那些老书。
私塾里搞对联比赛,先生出了个上联叫"一筒篾黑"。
田汉瞅见地上两条青黄瓜,脱口对上"溜青的黄瓜",惹得满堂喝彩。
这事传到当地教书先生杨督学耳朵里,他专程跑来想看看这个小才子。
九岁那年田汉没了爹,跟着娘投奔舅舅家。
在舅舅家见到表妹易漱瑜,小姑娘清秀得跟水葱似的,田汉一下子看直了眼。
原本他娘想让他去当和尚,他死活不肯,说长大非娶表妹不可。
田汉老家果园镇特别爱唱戏,街上搭个台子就能演。
从小看戏长大的他,渐渐迷上了戏文。
看着戏里的故事,他开始寻思世道的不公:为什么有人当英雄,有人只能当小卒?
这些疑问在他心里埋了根。
长到十一岁,田汉考进了长沙的高等学堂。
等到1912年又考上师范学校。
家里穷得揭不开锅,多亏校长徐特立自己掏腰包帮他缴学费,这才没让他辍学。
1916年日本留学的田汉忽然听说表妹要嫁人,急得连夜坐船回来。
二话不说拉着表妹就私奔,两人一起回了日本。
在日本他见识了新式话剧和西洋文艺理论,这些玩意儿后来全揉进了他的剧本里。
和易漱瑜在东京成了亲,回国后小两口兴冲冲办了本《南国》杂志。
好日子没过几年,易漱瑜得了重病撒手人寰。
田汉整日里丢了魂似的,走路都发飘。
易漱瑜的好姐妹黄大琳常来照看他,慢慢两人走近了。
1927年在上海凑合结了婚,可这日子过拧巴了。
黄大琳就想守着灶台过日子,田汉满脑子都是戏剧革新。
两人说话都说不到一块去,田汉越发想念死去的表妹。
熬了两年实在过不下去,离婚那天田汉蹲在黄浦江边哭得直不起腰。
1930年2月里,上海中华艺术大学热闹得很。
鲁迅、郁达夫那帮文化人都到了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正式挂牌。
田汉挤进了七人领导班子里,大伙的念头就是拿笔杆子斗垮旧社会,把新思想装进戏文里唱给百姓听。
1932年田汉圆了入党心愿,当上"左翼剧联"的书记,组织档案记载着他此时开始用剧本为组织传递信号。
离婚后田汉跟印尼教书的林维中通起信来。
正盘算着婚事呢,没承想遇见了红色特工安娥。
这姑娘在文艺会上说话句句在理,田汉听得眼睛发亮。
慢慢地田汉对林维中起了疙瘩,特别是林维中突然追着他还钱那次。
在安娥影响下,他搞出个革命戏《卡门》。
结果戏刚演完就被禁了,他搞的"南国社"也让人端了窝。
有回两人讨论剧本下起大雨,安娥没能回去,就这么住到了一块儿。
偏巧这时候林维中从南洋找上门来逼婚,安娥又查出来怀孕了。
田汉愁得整宿抽烟,安娥悄悄找林维中说:"人还你,我走。"
她转身投入左翼音乐运动,后来参与谱写的《太行山上》等歌曲在战场广为传唱。
田汉在牢里惦记着安娥写的《渔光曲》,出狱后满腔热血化作《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
抗战爆发两人在武汉重逢。
田汉拉起剧团到处演抗战戏,安娥忙着建保育院收留孤儿。
往后二十年,田汉两口子踏踏实实过日子。
1956年冬在郑州看戏时,安娥突然栽倒得了中风,半边身子不能动,话也说不出来。
田汉天天守着她,读书念报、端茶喂饭,出门开会都拿板车推着去。
开文化会那天,田汉坐在藤椅上发呆,花白头发配着旧帽子。
透过圆眼镜望着窗外,像是要把一辈子的事都想个遍。
1967年开春,"田汉专案组"把他圈禁起来。
审讯的人变着法折磨他,逼他认根本不存在的罪名。
老田就咬着牙写材料,把每件事都写个明明白白。
最记挂乡下老母亲,他让弟弟田洪捎去粮票衣物。
后来实在撑不住了,被抬进301医院,碰见同病相怜的罗瑞卿将军。
临死前审他的人还堵在病床前,1968年12月10日夜里,田汉在病床上断了气。
骨灰盒无人认领,后来他儿子田申对着空盒子磕了三个头。
五年后安娥才得着信儿,身子骨立马垮了。
1979年4月追悼会办得隆重,骨灰盒里放进《义勇军进行曲》乐谱和《关汉卿》剧本。
散了场时人们看见林维中独自站着,眼泪把黑布鞋面都打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