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一武工队员被日伪军追得筋疲力尽,眼看就要落到敌人手里。突然,一农妇把孩子往他怀里一塞:“跑什么!孩子都不顾了?” 农妇名叫谢妹秀,河南濮阳人,丈夫是当地的一名民兵。 这天一大早,谢妹秀起床后正忙着做早饭。 突然,从村子西面传来“叭叭”几声枪响。 谢妹秀心中一咯噔,手里的勺子差点掉在地上。 她还没来得及多想,自家的大门就“嘭嘭嘭”被人急促地敲响了。 “不好了,鬼子来了,赶紧去集合!” 来人喊完话,扭身“咚咚”地跑走了。 谢妹秀知道,这是来通知丈夫的。 她刚要朝屋里走,丈夫就一脸焦急地边穿衣服边从屋里冲了出来。 他看了一眼妻子,语气有些急促: “别愣着了,快收拾点东西,一会儿抱着孩子出村去避避!” 说完,他打开大门就要出去。 “等一下!” 谢妹秀扭身回到灶房,揭开锅盖,也顾不上烫不烫,抓起两块干粮就跑了出来,塞到丈夫手里。 她张了张嘴,最后只说了一句话: “千万要小心!” 丈夫点了点头,深深地看了她一眼,嘴里嚼着干粮,转身离开了。 每到这个时候,谢妹秀总会为丈夫担心,心里七上八下的。 她咬咬牙,急忙跑进灶房,把吃的放到一个篮子里。又跑进屋里收拾了一个小包袱,背到肩上,抱起孩子,挎着篮子,往门外走去。 路上已经聚集了很多村民,大家扶老携幼,拖家带口,慌慌张张地向村外逃去。 谢妹秀混在人群中,抱着孩子正急匆匆赶路。 突然,一个年轻的小伙子从人群后面踉踉跄跄地跑了过来。 逃亡的村民们看到他后,立马恐慌起来。 “鬼子追上来了?” “快跑吧!” 有人惊呼。 谢妹秀瞅了小伙子一眼,差点儿叫出声来。 这个人她认识,武工队的,叫邵毅朋,曾教过她丈夫怎么打枪。 眼看邵毅朋已经跑不动了,后面敌人的枪声也越来越近。 这样下去,他肯定会被敌人抓住,后果将不堪设想。 谢妹秀心里一紧,快走几步,一把拽住邵毅朋的胳膊: “还跑啥跑?光顾你自己,还要我们娘俩不?” 她边嚷嚷边把孩子塞到他怀里,邵毅朋一愣,立马明白过来。 见状,周围的乡亲们也清楚了这个小伙子当前的处境,不约而同地围拢过来。 原来,敌人这次跑来扫荡很突然,当地的地方抗日武装,只能仓促应战。 由于寡不敌众,被敌人给冲散了。 尽管邵毅朋跑了出来,但有四五个敌人一直在他身后紧追不舍,企图活捉他去邀功领赏。 工夫不大,后面的敌人就气喘吁吁地追了过来。 他们四下里看了看,不由得傻了眼,追赶的那个人竟然不见了! 为首的小头目瞥了一眼正匆匆逃亡的村民。 他手里举着枪,大声吆喝着让村民们停了下来。 “刚才跑过来的那个人,你们把他藏哪儿了?” 小头目冲着村民们吼道。 一个老汉颤颤巍巍地走了出来,指着北边的小树林说道: “老总,我刚看到有个人冲着那片小树林跑过去了!” 小头目扭头往北边一瞅,还真有一片小树林。 他匆匆往人群里扫了一眼,这些人不是抱孩子的,背老人的,就是推木轮车的,都不像他追的那个人。 小头目冲着小树林努了努嘴,手枪一挥,带着其他几个日伪军向小树林追去。 谢妹秀担心敌人再折回来,就让邵毅朋一直抱着孩子混在人群里继续赶路。 走出老远后,也没见敌人追上来,她这才松了口气,从邵毅朋的怀里接过了孩子。 邵毅朋谢过乡亲们后,转身大步向远方走去。 战争是残酷的,但它也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 谢妹秀的勇敢和善良,不仅救了一个抗日战士,也让我们看到了普通人在战争中的力量。 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大义,什么是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