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蒙古外长访菲,开口就说“支持菲律宾在南海的权益”,不料下一刻就彻底破防!

蒙古外长访菲,开口就说“支持菲律宾在南海的权益”,不料下一刻就彻底破防!

巴特策策格,蒙古国外交部长,1973年出生于巴彦洪戈尔省,职业生涯起步于商界,后来转战外交。

她1996年从蒙古国立大学国际关系专业毕业,2000年又拿到金融与经济大学的工商管理学士学位,2005年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管理学院完成MBA。

精通蒙古语、英语和俄语,她早年在蒙希音乌瑟格集团工作,积累了商业经验。

2018年,她出任外交部副部长,2021年升任外长,成为蒙古第三位女性外长。

她推动“正念蒙古”计划,鼓励青年教育,还在2023年主办亚洲首次女外长会议,强调性别平等。

她的办公室摆满传统蒙古艺术品,墙上挂着她与各国领导人的合影。

她频繁出访联合国、日本等地,力推蒙古“第三邻国”,试图在中美俄之间寻找平衡。

5月18日,巴特策策格访问菲律宾,意在加深双边关系。

这是1984年以来蒙古外长首次访菲,意义重大。

她在马尼拉与菲律宾总统小马科斯会面,双方签署联合声明,蒙古明确支持菲律宾在南海的权益,强调遵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

菲律宾媒体迅速放大这一表态,报纸头条刊登两国领导人握手照片,社交平台上充斥着庆祝表情。

菲律宾外长马纳洛称此为“外交胜利”,并在东盟会议上反复提及。

蒙古此举看似大胆,实则延续了其“第三邻国”战略,试图通过支持西方盟友的立场换取更多经济和政治支持。

,这一表态并未得到美国等国的实质回应,仅有几条社交媒体点赞,显得有些冷清。

蒙古的经济命脉却因此受到重创。

5月21日,中国暂停了三份从蒙古进口煤炭的合同,理由是“技术问题”。

蒙古83%的出口是矿产,其中92%销往中国,塔本陶勒盖煤矿的煤炭主要通过天津港铁路运输。

合同暂停直接导致额尔登特矿业公司股票一周内暴跌17%。

矿场工人被放长假,乌兰巴托的矿商焦头烂额。

中国海关还将煤炭通关时间从3天延长至7天,仓储费用激增。

蒙古公众哗然,网络论坛上充斥质疑声,有人发帖吐槽:“我们连渔船都没有,掺和南海干嘛?”

评论区数百条回复全是附和。

议会内部也炸了锅,议员们激烈争吵,有人要求调查外长的决策依据。

蒙古的“第三邻国”战略是这场风波的根源。

自上世纪90年代起,蒙古试图摆脱对中俄的经济依赖,与美国、日本、欧盟等建立更紧密联系。

2024年,蒙古举办“可汗探索”军演,39国参与,美国赠送5架二手直升机。

日本在蒙古建稀土加工厂,年处理120万吨稀土,占蒙古出口的15%。

欧盟提供2000万欧元“民主基金”,表面支持民间组织,实则流向亲西方智库。

巴特策策格希望通过支持菲律宾,展示蒙古对西方阵营的价值,换取更多投资。

,现实很骨感。

蒙古经济高度依赖中国,83%的出口和65%的天然气、50%的电力来自中俄。

冬季乌兰巴托气温低至零下40度,能源断供后果不堪设想。

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态度一贯强硬。

2025年7月,菲律宾因中国制裁其前参议员而召见中国大使,中国回应“损害中国利益必付出代价”。

蒙古的声明无疑触碰了红线。

菲律宾拿着联合声明四处宣传,但美国仅在社交媒体上点了个赞,承诺的物流网络仍停留在图纸上。

蒙古试图通过北极航线绕开中国港口,但运输成本高出铁路7倍,根本不现实。

过去,蒙古曾单方面撕毁与中国的煤炭协议,试图与美日韩合作,最终仍需依赖中国港口,额外支出不少。

如今,巴特策策格的决定让蒙古再次陷入尴尬境地。

经济冲击迅速蔓延。

煤炭出口量6月下降12%,小型矿企开始裁员,乌兰巴托的失业率攀升。

市民在市场上精打细算,商铺生意冷清。

蒙古政府紧急派团赴北京谈判,但进展甚微。

俄罗斯虽未直接报复,却推迟了天然气管道维护协议,让蒙古官员为冬季能源供应捏把汗。

议会内争论不休,有人提议向中国道歉,有人主张继续靠拢西方。

巴特策策格低调处理危机,6月10日通过外交部发表声明,重申“以国家利益为核心”,却对南海只字不提。

她的沉默引发猜测,部分媒体称她可能面临辞职压力,但她仍留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