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打工的男男女女怎么处理生理需求呢?
老董是个焊工,今年55岁,在韩国工作了好多年。
国内有老婆孩子,孩子现在已经独立了。
他在一个群里(国内在韩国打工的群)认识了一个女人,她离婚了,一个人过日子。
这个女人也清楚老董有家室(老董说,那边的临时家庭大家都知道)。
于是两人开始住在一起,这一住就是三年。
老董和那个女人住在首尔郊区的出租屋里,房间很小,放着两张单人床,中间有个旧衣柜。
每天下班回来,他们一起去楼下的小卖部买点菜,她洗米做饭的时候,老董就坐在小板凳上擦焊工服上的火星子,偶尔抬头看看窗外工地的塔吊——那塔吊在夕阳下晃动,像他心里一直挂着的家。
三年里,他们很少谈未来,只有在节日时,各自躲进卫生间给家里打电话,他听着孙子在电话那头喊爷爷,她对着屏幕里儿子的婚纱照发呆,挂完电话后,两人会默默地坐在桌前吃泡面,窗外的首尔夜景很亮,却照不进他们心里那些说不出口的愧疚。
同群里还有几个和他们类似的人,有人带着“临时伴侣”去汉江边散步,有人在宿舍分享从老家带来的咸菜。
老董见过一对东北来的夫妻,男人叫女人“嫂子”,女人喊男人“大哥”,见人就说“一起做饭不寂寞”,但有一次老董半夜起夜,听见那女人在走廊里偷偷哭,用方言念叨着“孩子他爹的忌日快到了”。
这些藏在异乡的故事,像工地上的钢筋,被水泥封在生活的墙里,没人特意去揭开,只是每次发工资时,老董都会多换些人民币寄回家,女人则把存折藏在枕头底下,上面的数字,是她给儿子攒的婚房钱。
大家怎么看待这个现实问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