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160师师长张志信让独子当侦察兵,妻子知道后,一通电话打到了前线:“张志信,要是儿子有个三长两短,你不用回家了!” 主要信源:(《高山下的花环》;中国法院网——难忘的行军) 1979年2月的边境线上,广州军区162师的坦克碾过水口关的界碑。 前线刚传来125师在复和地区受挫的消息,许世友将军的怒火烧到了54军指挥部。 军长韩怀智当即带着参谋班子抵近前线,在距战场15公里的311高地架起望远镜。 复和战区升起的黑烟裹着糖厂焦糊味飘过边境,那里有越军重兵扼守的"孤山"据点。 125师苦战三日未能啃下的硬骨头。 爆破声在傍晚骤起。162师484团用钢钎探雷时,战士们发现山岩缝隙里填着越南特制的蝴蝶雷。 作训参谋灵机一动,组织老班长们集思广益,最终用导爆索绑集束手榴弹的土办法,硬是在雷场撕开缺口。 三路尖兵趁着夜色分进合击,主攻连正面佯攻吸引火力时,两支迂回小队已攀上孤山背阴面。 凌晨的枪声像爆豆般响了两小时,侦查排长吴明忠钻进刚夺取的岩洞,硝烟混着血腥气呛得新兵直干呕。 战后复盘时才知玄机。125师参谋私下告知吴明忠,该部队战前五年都在垦荒种地,临时扩编的士兵连枪械分解都没学全。 韩怀智却注意到更致命的细节。 孤山南麓三公里处的糖厂原是中方援建,越军将厂区混凝土立柱全改成机枪巢,125师的步坦协同又总慢半拍,坦克刚突入蔗田就被交叉火力打成废铁。 拿下孤山只是起点。 2月22日深夜,军前指车队亮着大灯闯进越南境内。 这是韩怀智从朝鲜战场带来的经验,强光反而让伏击者难以瞄准。 途经东溪县时,车队却被汪洋拦住去路。 越军炸毁班翁水库形成的堰塞湖淹了公路,百余辆军车陷在泥泞中动弹不得。 炮弹不时在远处炸响,韩怀智的吉普车挤在抛锚的37高炮旁,作训处长唐硕拿着地图直跺脚:"若是朝鲜战场的美军,这堆铁疙瘩早成废铜烂铁了!" 血与火的考验中藏着铮铮铁骨。 3月初的广渊战场,炮兵团作战股长韩东军跳下卡车时,看见父亲站在弹痕累累的芭蕉树下。 年轻人抹了把硝烟熏黑的脸:"昨天我带班端了越军屯兵洞!" 军长拍了拍儿子肩章上的尘土:"我不畏死,你也当如此。" 话音刚落,炮弹削掉了三百米外的茅草屋顶。 更悲壮的故事发生在267高地。 160师师长张志信的独子张力主动请缨到侦察排,二月底在清剿岩洞时为掩护战友扑向枪口。 消息传到师部时,副政委成得禄攥着阵亡电报的手直抖,牺牲的是他亲外甥。 张志信背对众人望着作战沙盘,岩壁似的脊梁微微发颤:"打仗总有牺牲..." 据警卫员回忆,师长转身时眼角有亮光闪动,指挥帐篷里死一般寂静。 后来才从通讯兵那里听说,战前张师长妻子得知独子被派去侦察排,电话里带着哭腔吼:"张志信!儿子出事你别回这个家!" 枪炮声里藏着军魂传承。 54军三个师轮番血战二十八昼夜,从复和杀到高平再攻重庆。 3月11日军部炊事班正包着庆功饺子,紧急开拔令却让战士们抓着生面团就跳上卡车。 车队经过160师防区时,韩怀智望见张志信站在硝烟未散的指挥所前,两个老军人隔着车窗敬礼的剪影,凝固成南疆山岭间最悲壮的雕塑。 此役全军牺牲官兵墓碑连成三公里,其中49座属于160师。 包括那座镌刻着"张力"二字的青石纪念碑。 对此您怎么看?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