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多尔衮都已经当上摄政王了,为何不索性称帝?

多尔衮是努尔哈赤的第十四个儿子,才智出众,深得父亲宠爱。作为他父亲的宠儿,他的八哥继位后,赋予他更多的重任与责任,让他的能力得以更全面地锻炼和发挥。在接连的东征西讨中,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立下了赫赫战功,为大清的崛起做出了巨大贡献。八哥去世后,多尔衮支持福临即位,并被封为摄政王。

作为摄政王的多尔衮,英勇且果断,他亲自带领大军征战中原,最终却英年早逝,年仅39岁。福临在他死后追封他为“义帝”,但仅仅两个月后,他的墓地就遭到毁坏,尸体被挖出,所有的荣誉和封号都被剥夺。他的一生堪称传奇,至今仍为后人津津乐道,许多关于他的故事流传下来。

其中,大多数故事对他未能登上帝位表示遗憾。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多尔衮是否真的具备登上皇位的底牌。他的一生,可以分为三个关键时期:皇太极继位时期、福临继位时期、以及被封为皇父摄政王时期。

皇太极继位时期

在明朝万历年间,朝政腐败,官员懒散,边疆不安。努尔哈赤以十三副铠甲起兵,成功地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了大金国,并自称天命汗。大金国刚刚建立两年,他便向明朝宣战,接连获得战斗胜利,几乎摧毁了明朝在辽东的军事力量。但在进攻明朝关外最后的防线——袁崇焕的部队时,努尔哈赤遭遇惨败,被西洋大炮打败,导致他深感挫败,半年后郁郁而终。

多尔衮出生在努尔哈赤发动对乌拉部战争的关键时刻,母亲为阿巴亥大福晋,相当于中原王朝的皇后。在民间传说中,他出身高贵,本应理应继承汗位。但仔细分析他的底牌,我们会发现,虽然他是嫡子,实际上在努尔哈赤的众多儿子中,他并不是唯一的嫡长子。努尔哈赤先后立过四位大福晋,生下了多个儿子,其中包括老大、老二、老五、老十、老八等。根据宗法体系,他虽然是嫡子,但在名分上排在第六位,在长子排行上则排在第十三位。且他的兄长们,特别是老二代善、老五莽古尔泰、老八皇太极以及堂兄阿敏,都早已建立了赫赫战功,并被封为四大贝勒。

从努尔哈赤的宠爱来看,他并非最受宠的一个。史料记载,努尔哈赤在建立八旗制度时,将最强的两黄旗分给了其他兄弟。多尔衮的旗帜分配不尽如人意,他分到了相对较弱的镶白旗。就算在大金国的宗室勋贵拜见努尔哈赤的典礼上,他连出席资格都没有。综合来看,多尔衮的底牌并不算强,远不如继位的老八。

福临继位时期

皇太极继位后,尽力推动父业的巩固与发展,但在他治理期间,三大贝勒由于积累了大量的功勋,掌握着巨大的权力,往往对皇太极的政令有所慢待和阻挠。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皇太极开始削弱这三大贝勒的权力,选择提升年轻的弟弟们,其中就包括了多尔衮。多尔衮凭借自己多年的努力,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崭露头角,最终被任命为镶白旗旗主。

当时,虽然皇太极深知多尔衮在未来可能成为新的“三大贝勒”,不安于权力的他甚至重新调整了旗帜,混编了多尔衮的镶白旗与其他旗帜,重新安排多尔衮的角色。然而,虽然在这一时期多尔衮逐渐崭露头角,并凭借自己的军事才能获得了很多支持,但若从他实际拥有的资源来看,他的“底牌”依然无法与已经去世的皇太极相比。

在皇太极去世时,虽然同母的老十二、老十四和老十五三兄弟实力逐渐增强,特别是多尔衮,由于战功卓著,成为当时的关键人物,但在皇太极去世后,福临继位时,由于皇太极已去世的年数,且福临依然有不少朝臣的支持,他的继位合法性和政治影响力依然高于多尔衮。

受封皇父摄政王时期

当皇太极去世后,福临年仅六岁,虽然多尔衮深知自己未必能成为皇帝,但由于他早年的军事功勋与实际掌握的权力,他被封为摄政王。在这个职位上,多尔衮带领大军征战,先后攻占了明朝的都城,并成功迎接福临进京。此后,多尔衮还协助清朝的军队消灭了李自成及其余部,最终完全控制了明朝的遗留势力。

在这一时期,多尔衮的政治影响力和军事实力达到了顶峰,但他依然没有足够的政治合法性去成为一国之君。福临在位多年,虽然年幼,但凭借着孝庄皇太后和许多老臣的支持,他的地位更加稳固。而多尔衮的影响力虽然不小,但远远不及福临和其背后的力量。即便如此,他依旧为大清朝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贡献。

结语

多尔衮这一生,英勇奋战、立下赫赫战功,然而他始终未能登上帝位。在他死后,虽然被追封为“义帝”,但因其争权夺利的作风和得罪了许多贵族,最终在历史的长河中未能名垂千古。若他再活几年,或许能获得更多的支持,拥有足够的底牌来称帝,但历史没有“如果”。可以说,他的一生充满传奇,但对于他能否登基的讨论,仍旧留给了后人无尽的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