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乌克兰人愤怒了。俄乌谈判桌上,俄罗斯代表团团长梅津斯基一句话直接把舆论掀了个底朝

乌克兰人愤怒了。俄乌谈判桌上,俄罗斯代表团团长梅津斯基一句话直接把舆论掀了个底朝天 —— 俄方已经向乌克兰移交了 7000 多具乌军遗体,并且计划再送 3000 具。消息一出,乌克兰国内瞬间炸开了锅。 这事儿得从伊斯坦布尔谈判说起,当时双方虽说达成了交换战俘和遗体的协议,可执行起来却状况不断。 2025 年 6 月 2 日,俄乌代表团在土耳其达成协议,同意以 “全部换全部” 原则交换重伤战俘,并大规模移交阵亡士兵遗体。 俄方承诺移交 6000 具乌军遗体,乌方则需对等交还俄军遗骸。然而协议达成容易执行难,这场看似单纯的人道主义行动,很快演变成政治博弈的角力场。 协议签署后,俄方迅速行动。6 月 7 日,俄罗斯国防部将首批 1212 具冷冻保存的乌军遗体运抵边境交换点,同时提交 640 名战俘名单。但乌方代表并未出现,谈判小组以 “程序未协商” 为由推迟接收。 俄方谴责乌方违背协议,乌方回应称俄方所递交的战俘名单不符合“全部换全部”原则。双方各执一词,遗体交换陷入僵局。 紧接着,俄方加大舆论攻势。6 月 11 日,俄方在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监督下完成 1212 具乌军遗体移交,乌方仅交还 27 具俄军遗骸。 这一悬殊比例引发国际社会关注,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迪雅里克呼吁双方 “以人道为重”,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则强调遗体交换对缓解冲突紧张局势的重要性。 然而乌方仍未松口,谈判桌上的僵局持续发酵。 截至 7 月 17 日,俄方已累计移交 7000 具乌军遗体,并计划再送 3000 具。俄总统助理梅津斯基在第三轮谈判中表示,俄方已做好停火 48 小时的准备,以便双方收敛尸体。 这一姿态在国际舆论中塑造了 “人道” 形象,却将乌克兰推向两难境地。接收遗体,意味着确认死亡、支付抚恤金;不接收,则背负 “抛弃士兵” 的骂名。 对乌克兰而言,接收遗体的代价远超想象。根据乌方政策,每名阵亡士兵家属可获约 40 万美元赔偿。6000 具遗体将触发 21 亿美元支出,占 2025 年国防预算的 10%。 乌方需通过 DNA 比对确认遗体身份,这一过程至少需要 13 个月。在此期间,政府需承担巨额冷藏和鉴定费用,而前线仍有大量士兵被登记为 “失踪”,数据更新将直接影响战损统计和舆论导向。 俄方显然看透了乌方的困境。6 月 26 日,俄方再次移交 1000 具遗体,乌方仍未对等交还。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公开批评乌方 “将政治凌驾于人道之上”,并暗示俄方掌握更多遗体。 这种心理战策略逐渐奏效,乌克兰国内出现抗议声音,部分阵亡士兵家属要求政府正视伤亡数据。 联合国安理会紧急会议上,多个国家呼吁双方遵守《日内瓦公约》,妥善处理遗体。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介入协调,推动建立联合工作组,但进展缓慢。 土耳其作为谈判东道主,提议举行由美俄乌土领导人参加的峰会,试图打破僵局,但乌方坚持将停火与领土问题挂钩,谈判再次陷入停滞。 乌方则以程序和财政为由拖延,试图维持 “失踪机制” 下的舆论控制。对普通士兵而言,他们的遗体成为大国角力的筹码,家属的抚恤金和尊严在政治算计中被边缘化。 如今,俄方的 3000 具遗体仍等待移交,乌方的回应依然模糊。国际社会的耐心逐渐耗尽,战场上的枪炮声却从未停歇。而夹在中间的,是无数因战争破碎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