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墨西哥不讲信用撕毁中国300亿高铁订单,2.7亿违约金只愿赔810万,可恨的是不到1年,墨西哥再次毁约。
而在2020年,墨西哥终于发现这个项目没中国不行,又找上了门来,我国答应了吗?
2014年,中国铁建牵头的联合体击败全球其他竞争者,拿下墨西哥城到克雷塔罗的高铁合同,金额约合300亿人民币。
这条线路总长210公里,时速能达到300公里,原本能改善墨西哥交通状况,也让中国技术在美洲站稳脚跟。
没想到,中标才三天,墨西哥政府就单方面宣布取消招标结果,说是为了确保竞标过程合规,避免任何质疑。
真正的原因是国内舆论发酵,因为墨西哥前总统妻子从联合体中的一家本地公司买了一栋别墅,引发利益输送的猜测。
墨西哥就这样不守信用,直接推翻协议,完全不顾国际商业规则。
中国企业前期投入了不少资金做准备,损失不小,本应获得的高额违约金,他们却只愿意支付131万美元,约合810万人民币,这和合同金额相比,简直微不足道。
中国铁建等公司的股价因此大跌,整个高铁板块市值蒸发了几千亿。
那时候,中国高铁出口正火热,这件事就像一盆冷水浇下来,让人心里直打鼓,走出国门怎么就这么难。
墨西哥的做法确实让人不满,他们给出的理由听起来很合理,其实只是国内政治压力所致。
取消后,他们说会重新招标,让中国企业别灰心。
但实际情况呢?
中国团队调整方案,继续参与新一轮竞标,和其他国际公司竞争。
结果2015年初,墨西哥又反悔了,这次直接宣布无限期暂停整个项目,借口是国际油价下跌,公共预算紧张。
不到一年时间,两次反悔,这信用彻底没了。
中国企业白忙活一场,前期投入的勘测和设计费用全打了水漂。
墨西哥政府拖拖拉拉,最后在2015年5月才勉强同意那点赔偿。
中国方面当然不满意,通过外交和法律渠道表达立场,但墨西哥就是不肯让步。
这件事不仅打击了中国企业的士气,还影响了中墨经贸关系的信心。
中国高铁技术世界领先,本来应该是双赢的事,却因为对方的反复无常,耽误了好几年。
不少人说,这暴露了一些国家在合作中的不可靠,提醒我们走出去要更小心。
时间一晃到了2020年,墨西哥启动了玛雅列车项目,这是个连接尤卡坦半岛的铁路网络,总长超过1500公里,主要为旅游和经济发展服务。
他们意识到自己技术不够,之前的高铁项目教训也摆在那儿,就主动找上中国企业寻求合作。
中国通讯建设公司等单位仔细评估后,决定参与部分路段的建设。
从帕伦克到埃斯卡塞加的第一段,中国团队负责施工,确保进度和质量。
到2023年底,第一段正式开通运营,列车开始运行,运送乘客和货物。
墨西哥从中尝到了好处,旅游业有所回暖,但早期毁约的阴影还在。
中国答应了这件事,并不是因为忘了旧账,而是基于互利共赢的原则,推动共同发展。
高铁合作重启,也体现了中国一贯的开放态度,尽管过程曲折,但最终证明了中国技术的可靠和吸引力。
回顾整个过程,墨西哥的失信直接导致自家基建延误,原本可以早几年享受现代化交通,现在多走了不少弯路。
中国高铁以高效安全著称,已经出口到印尼、老挝等多个国家,帮助当地民众改善生活。
墨西哥两次毁约,不仅让中国企业吃了亏,也让国际社会看到他们处理合作的随意性。
中国企业从中学到了经验,加强了海外风险控制,现在参与玛雅列车时,合同条款更严谨,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
这件事也说明,在全球化时代,信用是基础,互信才能实现长久合作。
中国坚持和平发展,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要和各国共享机遇。
墨西哥后来求助,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实力的重要性,这对中墨关系是个积极信号。
现在看,玛雅列车项目稳步推进,到2024年,多段线路将陆续开通,全线贯通指日可待。
中国企业持续投入,确保工程质量,惠及当地民众。
这不只是铁路,更是两国经贸的桥梁。
中国高铁走出去的脚步没有停,反而更加稳健。
过去墨西哥的失信行为,提醒大家国际合作必须讲规矩,不能说变就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