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41年,战士毕铁华被捕,敌人对他严刑拷打,全身被烙铁烙烂了,敌人以为他死了,

1941年,战士毕铁华被捕,敌人对他严刑拷打,全身被烙铁烙烂了,敌人以为他死了,就把他扔到了郊外。哪成想,敌人刚走,毕铁华竟然听到了脚步声……

1941年一个寒冷的夜晚,抗日战士毕铁华在一次行动中不慎落入了敌人的魔掌。

敌人对他施加了各种酷刑,尤其用烧红的烙铁反复灼烫他的皮肉,导致他全身伤痕累累、生命垂危。

折磨持续了很久,敌人见他不再动弹,误以为他已经断气,便匆匆将他拖到一辆卡车上,运到荒凉的郊外山谷丢弃。

卡车离开后不久,毕铁华在昏迷中隐约听到了细微的脚步声,声音从远及近越来越清晰。

一个名叫王换于的年轻女子恰巧路过此地,发现地上躺着奄奄一息的人。

她立刻跑近查看,发现毕铁华还有微弱的呼吸。王换于没有多想,马上开始施救。

为了抢救毕铁华,王换于使尽浑身解数。

他的口腔遭受重创无法正常进食,她就琢磨出各种易于吞咽的营养食物,比如磨碎的土豆糊、蒸熟的鸡蛋羹和温热的豆浆。

此外,毕铁华的身体在野外寒冷中容易失温,王换于跑回家里翻出所有能用的棉被,一层层铺在他身下为他保住了体温。

王换于家境并不富裕,但她和丈夫宁可自己挨饿,也要把家里有限的粮食都用在毕铁华身上。

经过几个月的精心照料,毕铁华逐渐恢复了健康。

考虑到长时间留在这里会增加王换于一家的负担,他决定重返战场投入抗战斗争。

离别前,毕铁华郑重地向王换于鞠躬致谢,表达自己深切的感激。

王换于赶紧扶起他,简单说了自己这么做全是为了支援革命和保护战士。

其实,这类善举在王换于的生活中很常见,在那个年代她经常冒着风险收留和护理受伤的抗日人员,因此被许多人称为“抗日的天使”。

战争结束后,王换于的事迹在乡亲们中间流传开来了。

为永久铭记这位英雄,地方乡民自发筹集资金建起了一座纪念馆。

这座纪念馆成了当地的标志性建筑,吸引了许多曾经受王换于帮助过的老年人们专程前来。

他们尽管年事已高走路不便了,还是坚持来此重温那段艰苦岁月与王换于的深情厚谊。

王换于的一生默默行善温暖过无数心灵,她本人却始终保持着低调谦逊的态度。

后来,她在101岁高龄时平静离世,当时她躺在自己床上周围是儿女和孙辈,带着安详笑容永远闭上了眼睛。她这种不求回报的奉献精神,仿佛一粒种子生了根发了芽长成了大树。

近些年来,王换于纪念馆的传承故事并没有停止。

这座纪念馆已被列入地方爱国教育基地,时不时迎来新的参观者与教育活动。

比如2021年初有媒体报道,曾受王换于照顾的几位老兵后人联名倡议修缮纪念馆,带动不少青年志愿者加入维护工作。

纪念馆管理者公开表示他们会坚持运营下去确保历史不被遗忘,正所谓滴水成河聚沙成塔,小小纪念馆也能承载大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