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90年,毛主席的侄女毛远志逝世了,丈夫在整理妻子的遗物时意外发现了一封残信,

1990年,毛主席的侄女毛远志逝世了,丈夫在整理妻子的遗物时意外发现了一封残信,打开看到上面的内容后,他不禁泪如雨下……

那年夏天,毛远志躺在病床上,瘦削的脸颊令人看着心疼,她的丈夫曹全夫握着她的手,指节微微发白,仿佛这样就能把生命的力量传递给她。

窗外蝉鸣聒噪,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进来,在床单上投下一道细长的光痕。

毛远志望着那道光线,嘴唇轻轻动了动,似乎想说什么,最终只是疲惫地闭上眼睛,曹全夫知道,妻子正在和病魔做最后的抗争,就像她这一生都在和命运抗争一样。

七月的北京闷热难耐,毛远志的病情急转直下,7月6日,67岁的她永远闭上了眼睛。

曹全夫在整理妻子遗物时,手指触到一件旧棉袄内衬里藏着的硬物,他小心拆开缝线,取出一个泛黄的布袋。

布袋里静静躺着一张折叠整齐的信纸,他缓缓展开信纸,两行字迹映入眼帘:"为你感到自豪,你一定要幸福",落款"毛泽民",另外一行则写着"伯父祝你们幸福",署名"毛泽东"。

看着信上的内容,曹全夫的视线突然模糊了,泪水落在信纸上,他慌忙用手去擦,生怕弄坏了这封保存了近半个世纪的珍贵家书。

而这封残信背后藏着太多故事,1923年出生的毛远志,童年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的,父亲毛泽民追随兄长毛泽东闹革命,常年不着家。

六岁那年,她和母亲王淑兰被关进长沙陆军监狱,在阴暗潮湿的牢房里,小女孩学会了用指甲在墙上刻记号计算天数。

1937年,一封来自延安的信改变了她的命运,父亲要她去延安读书,历经千辛万苦抵达延安后,她第一次见到了传说中的伯父毛泽东。

那天她怯生生地从包袱里取出母亲特意准备的云片糕,毛泽东接过家乡特产时眼睛发亮,边吃边感叹多年未尝到这味道了。

在延安的日子是毛远志生命中最温暖的时光,伯父安排她进鲁迅师范学校读书,亲自过问她的学习情况。

有次她生病,毛泽东连夜派医生去看望,她总记得伯父说过的话:"笔杆子也是枪杆子",于是白天上课,晚上就着油灯写宣传材料。

1945年,她和未婚夫曹全夫向伯父辞行,准备奔赴东北战场,毛泽东这才告诉她,父亲毛泽民两年前已在新疆被盛世才杀害。

毛远志扑在伯父怀里痛哭,毛泽东紧紧抱着她,两人泪如雨下,临别时,毛泽东写下"伯父祝你们幸福"的祝福,而她父亲生前写下的"为你感到自豪,你一定要幸福",也成为这对革命伴侣最珍贵的精神支柱。

新中国成立后,毛远志始终牢记伯父"不要搞特殊"的教诲,她在江西省妇联工作时,同事们都不知道她是毛主席的侄女,有次中央慰问团来访,团长认出她时激动不已,大家这才恍然大悟。

即便在特殊年代遭受冲击,她也没有向组织提过任何要求,儿子曹耘山回忆,母亲常说"我们毛家人没那么娇气"。

她像父亲毛泽民一样,把一生都献给了革命事业,却从不张扬自己的身份。

1976年毛泽东逝世,她在追悼会上几度昏厥,被人搀扶着才勉强站稳,晚年的她把精力都用在整理毛家史料上,想为后人留下真实的历史记忆。

那封残信被毛远志珍藏了四十多年,缝在贴身衣物里随她走南闯北,信纸上的字迹早已褪色,却承载着两代革命者对后辈的殷切期望。

曹全夫摩挲着信纸,想起妻子生前常说的一句话:"人活着要有远志,就像我的名字一样。"

从童养媳成长为革命战士的女子,用一生践行了父辈的嘱托,当她离开时,带走的是一身病痛,留下的是一段不该被遗忘的历史。

信息来源:复兴网——永远的丰碑——毛泽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