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王飞黄,黄埔军校17期学员,曾参与缅甸远征军,是戴安澜将军麾下的中校营长。解放后

王飞黄,黄埔军校17期学员,曾参与缅甸远征军,是戴安澜将军麾下的中校营长。解放后四处流浪,以捡拾废品为生。2004年在黄埔同学会的帮助下,他定居湖南资兴,社区为他成功办理了低保。 2013年,他回到军队,享年94岁。好多年前抗战胜利以后,有一帮为国家流过血、出过力的老兵,就默默地消失在了老百姓堆里。他们里头有的人,原本是黄埔军校的学生,远征军里的英雄好汉,可世事变迁,最后过得挺不容易。王飞黄,就是这么一位老兵。 王飞黄出生在湖南邵阳县的一个小村庄,从小就听说外面的世界很大,但他从没想过自己会成为保家卫国的军人。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王飞黄毅然决定参军,考入了黄埔军校第五分校。在军校里,他刻苦学习军事知识,还见到过很多大人物,比如蒋介石、龙云等。他知道自己底子薄,就比别人更努力,很快就被任命为副班长。 毕业后,王飞黄被分配到廖耀湘的部队,当上了中校营长。他所在的部队参加了缅甸远征军,那是为了保卫国家,和日本侵略者在异国他乡作战。在一次战斗中,王飞黄亲眼看到戴安澜将军被日军伏击受伤,最终壮烈牺牲。戴安澜将军是位了不起的英雄,他牺牲后,毛主席还专门为他写了一首诗,表达对他的敬意。 战争结束后,王飞黄回到了国内,参加了雪峰山会战。那是一场艰苦的战斗,但最终他们胜利了,赶走了日本侵略者。然而,战争结束后,王飞黄的生活却变得艰难起来。他四处流浪,没有固定的住所,只能靠捡废品维持生计。他的儿子和孙子生活也不容易,儿子还得了脑瘤,欠了一大笔债。 直到2004年,在黄埔同学会的帮助下,王飞黄才在湖南资兴定居下来。社区为他办理了低保,让他有了基本的生活保障。2013年,王飞黄去世,享年94岁。他的一生,经历了从战场上的英雄到生活的困苦,再到晚年得到一些关怀的过程。 王飞黄的故事让我感慨万千。他和许多老兵一样,为国家付出了青春和热血,但在和平年代,却过得并不如意。这让我思考,我们是否应该更加关注这些为国家做出贡献的老兵?他们不应该被遗忘,他们的故事应该被更多人知道。同时,我也觉得社会应该为这些老兵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让他们在晚年能够安享生活。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