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38年5月,王敬久、关麟征驻军洛阳,警备司令祝绍周派卫兵通知开会,两人说:“

1938年5月,王敬久、关麟征驻军洛阳,警备司令祝绍周派卫兵通知开会,两人说:“回去告诉祝绍周,他算老几。” 1938年,抗日烽火正炽,洛阳城内暗流涌动。战功赫赫的王敬久与关麟征率部驻扎,面对新任警备司令祝绍周的号令,却公然唱起反调,一句“他算老几”点燃军中对峙火药桶。昔日下属变上司,派系倾轧如何收场?这场风波背后,藏着怎样的军中恩怨与权力博弈? 1938年5月,抗日战争进入第二年,淞沪会战与南京保卫战的惨败使国军损失惨重,部队退至后方整编。洛阳作为第一战区军事枢纽,战略位置关键,驻军云集,补给车队往来频繁。第一战区副长官刘峙,兼任新兵督练公署主任,事务繁多,无暇管理驻军,遂推荐保定军校同窗祝绍周担任洛阳警备司令。 祝绍周与蒋介石同为浙江人,资历深厚,又兼任中央军校洛阳分校校长,获军委会授权节制驻地部队,负责协调军务、维持秩序。洛阳远离前线,驻军以休整为主,各部将领对祝绍周的命令尚能配合,局势尚属平稳。 王敬久率71军、关麟征率52军先后抵洛。71军由淞沪会战“德械师”残部整编,兵员不足,装备短缺,部队士气低迷。52军则因台儿庄战役大胜,击溃日军坂本与濑谷支队,声名大振,蒋介石曾公开称赞,若有十支52军,何愁不胜。两人皆为战功卓著的将领,然与祝绍周有旧渊源。 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祝绍周曾任王敬久87师参谋长,后又在关麟征25师担任参谋长。如今下属变上司,两人心生抵触,埋下冲突伏笔。洛阳军务表面平静,实则暗藏裂痕,祝绍周的权威面临严峻考验。 祝绍周为整顿军纪,设立每周例会,召集师长以上将领商讨驻军事务,初期各部尚能配合。王敬久与关麟征却从不参会,副官以军务繁忙为由推脱,公文无人理会。祝绍周亲笔手令,派卫兵送往两军,均遭冷遇。王敬久称军务缠身,拒绝出席;关麟征将手令退回,批示送错。公文往来频频受阻,52军副官甚至直接退回文件,祝绍周的命令形同虚设。 为约束部队,祝绍周颁布禁令,严禁士兵在城内滋事、强买强卖。71军士兵却在洛阳集市与摊贩争执,推翻货物,引发混乱。祝绍周派宪兵抓捕,71军副官强行带走肇事者,宪兵无功而返。类似事件屡次发生,52军士兵也在酒肆闹事,扰乱秩序,宪兵干预再次被阻。祝绍周向刘峙诉苦,刘峙以黄埔教官身份召见二人,劝其配合。王敬久与关麟征表面应承,实则态度不变,禁令依旧被无视。洛阳军纪日渐松弛,祝绍周权威受损,军务管理陷入困境。 祝绍周忍无可忍,提交辞职报告,刘峙无人可替,将报告搁置。祝绍周只得继续履职,然冲突不断,管理难以为继。71军与52军的对抗,使洛阳军务秩序濒临崩溃,百姓对驻军的不满日增。 祝绍周不堪受辱,再次提交辞职报告,刘峙仍未批准。祝绍周遂退居洛阳分校,埋首教学,不再过问警备事务。司令部公文堆积,军纪松弛,集市争执频发,洛阳军务管理瘫痪。蒋介石闻讯震怒,撤去王敬久71军军长职务,经顾祝同求情,改任25军军长,率部离开洛阳。关麟征因台儿庄战功,获升32军团长,率部奔赴新战场。祝绍周留任分校校长,警备司令职责名存实亡。洛阳军务未见起色,派系矛盾继续影响战时部署,抗战大局更显复杂。 这场洛阳军务风波,揭露了抗战时期国军内部的派系倾轧与权力博弈。王敬久、关麟征的抗命,祝绍周的无奈,折射出怎样的军中现状?你认为这场冲突对洛阳军务与抗战全局有何影响?欢迎留言分享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