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美国不会允许印度强大?这么说吧,中国强大起来,美国估计已经后悔莫及了,印度的超级大国梦,也许只能是梦。 印度总理莫迪在2025年宣布首款"印度造"28纳米芯片即将下线时,这个拥有14亿人口的文明古国再次点燃了超级大国的梦想。 然而,当台积电拒绝在印建厂、阿达尼集团与以色列的百亿美元晶圆厂项目流产的消息传来时,现实的冷水无情地浇灭了这份豪情。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半个世纪前,美国曾对中国崛起的潜力视而不见,如今面对印度的雄心,华盛顿早已布下天罗地网。 美国对印度的态度,就像一场精心设计的“驯兽表演”——时而抛出F-35战斗机的订单作为诱饵,时而挥动关税大棒敲打。 2025年4月,美国修订关税框架,对印度26%的出口商品加征高达26%的税率,直接冲击了电子、制药等支柱产业,塔塔钢铁因此损失了12亿美元的出口额。 在军事合作上,美国的套路更为隐蔽。印度耗费巨资购买的“阵风”战机,维护成本竟是法国本土的3倍,因为关键零部件必须从美国进口。 这种“高价买落后”的模式,让印度的国防工业陷入“引进—落后—再引进”的恶性循环。 在“四方安全对话”中,印度的处境同样微妙。 尽管美国拉着日本、澳大利亚与印度举行联合军演,但2025年的联合声明中,关于“印太经济框架”的表述却刻意回避了印度提出的“技术转移”要求。 这种“口惠而实不至”的合作,让印度战略界人士感叹:“我们不是棋手,而是棋盘上的棋子。” 印度要实现真正的崛起,必须打破对美国的技术依赖和对中国的供应链依赖。 中国在半导体领域的突破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通过聚焦成熟制程建立产业优势,再逐步向先进制程渗透。 印度目前批准的六家半导体工厂中,HCL与富士康合资的项目专注于显示驱动芯片生产,虽然技术含量不高,但能为本土电子产业提供基础支撑。 这种“从低端切入,逐步向上升级”的策略,或许比盲目追求2纳米芯片更现实。 在外交策略上,印度需要重新审视与中国的关系。 印度若能放下地缘政治的猜忌,与中国在5G、新能源等领域开展务实合作,或许能在中美博弈中找到更有利的位置。 印度的超级大国梦,本质上是一个文明古国对现代化的渴望。真正的大国崛起,从来不是靠别人的施舍,而是刀刃向内的改革勇气和脚踏实地的产业深耕。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