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东莞法院一纸证明“贷”来500万元授信!

“感谢法庭出具的《信用证明》,我们银行的授信批复下来了,资金周转问题解决了!”

近日,东莞市第一人民法院松山湖法庭袁小梅法官和调解员收到了来自松山湖某科技公司发来的好消息,字里行间难掩企业重获生机的激动。

好消息背后,是松山湖法庭创新“先行调解+信用证明”机制,不仅为14起涉企纠纷找到“最优解”,还为产业链稳定发展注入了司法动能。

资金链断裂成被告

信用瑕疵遇融资难题

“袁法官,我们无奈涉诉成被告,向银行贷款遭拒,请帮帮我们吧!”今年6月初,位于松山湖园区的某科技公司的运营负责人向松山湖法庭发来求助信息。

原来,某科技公司是位于东莞市松山湖高新区的一家生产新能源锂自动化设备的高新技术企业,服务某时代等多家头部新能源电池生产商和高端制造企业。但因其下游客户回款周期过长,在2024年底陷入资金周转困难,超期拖欠了上游供应商款项。

2025年上半年,催款无果的供应商们陆续向法院提起14件诉讼,诉请标的额超过500万元。某科技公司本想通过银行融资缓解压力,却因涉诉记录及相关保全措施,被银行拒之门外。

在收到求助信息后,袁小梅与该科技公司的运营负责人深入沟通并进行实地走访,了解到该公司拥有核心技术储备,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更关键的是,该公司尚有6300万下游客户应收账款,足以覆盖所欠上游供应商货款,只是需要时间周转,希望通过银行贷款过渡。

然而,银行在天某查、某某查等平台发现该科技企业的涉诉信息,对其信用情况存疑。尽管该企业多番解释并非恶意拖欠,但未能消除银行的顾虑,因此便出现了上述企业求助的一幕。

“依托科创金融司法服务协同机制,借助信用“评价+反馈”模式,法院可以提供企业涉诉信息查询服务,对有贷款需求的科创企业是否存在产权及其他法律风险进行初步信用反馈。”

袁小梅引导企业向银行提出申请,由银行向法庭发出信用征询函,以核实具体的涉诉情况。

“先行调解+信用证明”协同发力

为企业注入“金融活水”

松山湖法庭在收到银行的信用征询函后,全面排查该企业的涉诉原因、标的额、履行情况等具体信息,发现其虽涉诉,但前期案件均是以调解或撤诉结案,已调解案件的分期付款也均按时足额支付,相关保全措施也已由供应商申请解封,并且未有一件案件进入执行程序。

经综合分析评估,松山湖法庭认为该公司“虽诉而有信”,决定向东莞某银行出具《信用证明》。

与此同时,针对涉及该企业的新收案件,袁小梅与调解员联手上阵,一方面引导供应商从产业链共生角度考虑,强调“放水养鱼”的长远价值和多赢效果;另一方面督促企业积极承担责任,为其争取融资缓冲时间。

最终,银行依据法庭出具的《信用证明》快速进行了资料审查。仅一周时间,某科技公司便获得银行500万元的授信批复,企业资金周转难题迎刃而解,后续1000万元授信申请也在推进中。

早在2024年4月份,东莞第一法院松山湖法庭就与松山湖财政国资金融局、园区金融机构建立了科创金融司法服务协同机制,并在推动金融机构建立科学的企业信用评价机制同时,健全完善贷后服务机制。

一方面,法院引导金融机构将信用评价逻辑聚焦于科创企业的技术、产品和发展前景,并将其转化为授信的依据;另一方面,提供企业涉诉信息查询服务,对有贷款需求的科创企业是否存在产权及其他法律风险进行初步信用反馈。

截至2025年6月,通过“科技成果转化贷”,东莞市松山湖园区已有22家初创科技企业成功获得近1.5亿元的授信总额,有效满足了企业科研成果转化中的资金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