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他们抱着一摞资料,逢人就问,你们这儿有没有个叫曹玉海的烈士?他是志愿军特等功臣、

他们抱着一摞资料,逢人就问,你们这儿有没有个叫曹玉海的烈士?他是志愿军特等功臣、一级英雄。

可问遍了县民政局、档案馆,甚至挨家挨户找曹姓人家,所有人都摇头,没听说过。

村民茫然摇头,县志办查无此人,这份标注着山东莒县的烈士档案,像一把锈锁尘封了英雄回家的大门。

曹玉海是中国人民解放军 著名战斗英雄,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屡立战功。

话说回来在墙根青石上,一道浅浅的刻痕标记着少年曹玉海的身高。

1923年生于莒南县涝坡镇东店头村的他,10岁父母双亡,寄居叔父家中。

当日军扫荡时烧毁村里粮仓,15岁的他攥紧镰刀就要拼命,之后被路过的八路军拦下。

想报仇?跟队伍走!于是就这样他揣着半块窝头离家,补丁褂子兜里还留着给堂弟的糖块承诺。

谁也没有想到这道刻痕成了故乡最后的印记。

在1943年参军后,他在横山战斗中首次负伤,没想到在归队时原部队已转移。

二这个19岁青年径直拦下莒南驻军,等不及找老部队了,我要立刻上前线杀敌!

于是第二次穿上八路军军装的他,就此开启贯穿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铁血征程。

当1949年宜昌战役的弹片嵌进曹玉海胸膛时,命运曾给他铺好坦途。

转业武汉监狱长的委任状墨迹未干,组织介绍的护士未婚妻正筹备婚事。

可1950年朝鲜战火燃起,路过武汉的38军114师车队前,突然冲出这个伤痕累累的身影。

师长翟仲禹看着他的转业文件直摇头,身体扛不住的,好好成家过日子吧。

曹玉海攥紧拳头,敌人把战火烧到家门口了,军人岂能坐视?

更决绝的是他推开婚姻,将未婚妻绣着永不变心的枕套塞进行囊,却把姑娘拦在安稳人生门外,我若牺牲,岂不耽误她一生?

于是就这样他毅然决然的选择再度奔赴战场。

350.3高地如同插在京安里咽喉的匕首。

1951年2月,美军骑一师集结24架飞机、52辆坦克扑向这处前沿阵地。

时任38军114师342团1营营长的曹玉海,带领全营死守这道关乎东线战局的生死闸门。

七天七夜的血战中,他独创“山背屯兵”战术,白天依托野战工事阻击,夜间亲率小分队炸桥袭营。

当美军第七次冲锋撕裂防线,曹玉海抓起冲锋枪跃出战壕,把敌人打下去!

当两发子弹贯穿胸颅的刹那,他嘶吼的余音化作全营最后的战号。

此役歼敌680人,创造志愿军营级建制歼敌纪录。

而他这个战斗英雄却永远的离我们而去。

当阵亡通知书在1953年抵达莒南县时,却撞上历史的黑色幽默。

因1941年莒县分设莒南县,档案中山东莒县的籍贯,让寻亲者跑遍老莒县辖区无果。

村民收到县里的牺牲通知,却不知他是特等功臣,侄子曹际扩只知有个打仗厉害的叔叔,却不知他葬在何方。

就这样英雄的名字在朝鲜友谊塔上熠熠生辉,故乡的酸枣树却年年空结籽实。

直到1997年,38军史馆干事牛国强与莒南县党史办李祥琨的闲谈,撬动了时光的闸门。

当曹家堂弟摸着档案里曹玉海三字老泪纵横时,墙根那道身高刻痕已蒙尘五十四载。

2013年沂蒙老区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曹玉海纪念馆揭幕时,玻璃柜里陈列着两件遗物,特等功勋章和那对素白枕套。

未婚妻终身未嫁,当年收到阵亡通知后,她给部队寄去沾泪的信笺,我以这样的爱人为荣,请送我去朝鲜前线。

侄子曹际扩在38军史馆的英烈墙前长跪不起。

照片里28岁的曹玉海眼神清亮,仿佛还是离家时那个揣着窝头的少年。

他三次从军的抉择,七立战功的辉煌,与未婚妻的未竟婚约,都凝成汉江畔那句“把敌人打下去”的绝响。

历史常开玩笑,让英雄姓名迷路半世纪,但人民终将清醒,给每滴血找到应得的坐标。

当曹玉海的名字终于刻进莒南县志,那对绣着永不变心的枕套,恰似一个民族对英雄的迟诺,你可以暂时消失于纷乱时局,但永远不会真正离去。

因为每寸你守护过的土地上,都生长着记忆的种子。 有些记忆是永远无法忘记的就像曹玉海,哪怕被遗忘了半个世纪,终究还是有人记着他、找着他,让他的名字重新出现在阳光下。 因为有些东西,永远不该被忘记,就像那些为了我们今天的安稳生活,把热血洒在异国他乡的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