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真的有九成台湾人不支持统一,大陆该怎么办?台湾名嘴蔡正元早就给出了答案,他说到“即使台湾人100%不支持统一,100%认可自己是台湾人,但那影响大陆统一吗?显然并不会” “即使台湾人100%不支持统一,100%认为自己只是台湾人,难道这就能改变大陆统一的战略目标吗?”台湾资深媒体人蔡正元的一句话,像是一记直拳,击中当前两岸舆论争议的核心。 这不是一句情绪化的呐喊,而是对台湾问题本质的清晰判断。统一从来不是一场民意投票,更不是一场地方自治的公投,而是关乎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的核心议题。 在岛内,所谓“九成不支持统一”的民调数据被频繁引用,听起来好像台湾社会已经铁了心要“走自己的路”。可这个数据背后,真的能决定两岸的未来走向吗? 蔡正元的回答很直接:不能。 台湾的“民意”不是铁板一块,更谈不上是法律意义上的主权表达。很多时候,它更像是被操弄的风向球。 在岛内长期“去中国化”教育和媒体塑造下,年轻一代对大陆缺乏真实了解,对统一的恐惧远远大于理解,情绪被不断放大,却少有理性讨论的空间。 问题的关键是,主权归属从来不是靠“问卷”来决定的。就像美国不会因为加州某地民调显示“想独立”就真的放人走一样,中国的领土也不可能因为台湾某些人“没感觉”就轻易变动。 历史的逻辑也说明了这一点,从蒋介石时代一直到李登辉、蔡英文,台湾政权的表述在变,但有一点始终不变:台湾的法理地位没有独立过。 蒋介石从未否认台湾属于中国,反而一再强调中华文化。到了李登辉、蔡英文时期,才逐步推动“去中国化”,在教育、语言、文化上全面割裂与大陆的联系。 随着时间推移,岛内越来越多年轻人不再自认是“中国人”,这当然是“台独”势力刻意经营的结果。 可身份认同的漂移,并不等于主权的转移。从国际法的角度看,无论是《开罗宣言》还是《波茨坦公告》,都明确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1971年联合国2758号决议也确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代表,台湾问题根本不存在所谓“主权未定”。 在现实层面,大陆对台湾的态度始终明确:和平统一是优先选项,但绝不排除非和平手段。 《反分裂国家法》早已划下红线,任何分裂图谋,都将遭到坚决反制。这不是口号,而是写进了法律。 而从军事实力来看,大陆在过去十年里持续投入现代化建设,解放军已经具备对台形成压倒性优势的能力。 美国智库兰德公司在2025年6月发布的报告指出,若爆发台海冲突,美国在第一岛链的空中和海上优势将迅速被削弱,直接干预成本极高。 即便美国“言辞力挺”,也难掩其在军事博弈中的谨慎与克制。 再看经济层面,台湾对大陆市场的依赖程度远超外界想象。根据台湾经济事务主管部门2024年全年数据,对大陆出口占台湾总出口比重仍高达37%,其中高科技产业依赖尤为明显。 若两岸关系恶化,台湾经济首当其冲。之前面对大陆暂停进口凤梨、石斑鱼的政策调整,岛内农业立刻陷入困境。 统一如果实现,台湾反而能重新获取大陆资源、市场与技术支持,打破当前在国际组织参与度受限的局面。 事实上,国际社会的态度也非常现实。绝大多数国家承认一个中国原则,即使有些国家与台湾保持非官方往来,也从未在主权归属问题上公开支持“台独”。 美国虽对台军售、出访不断,但每次都在“一个中国政策”框架下小心翼翼。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如果九成台湾人不支持统一,大陆该怎么办? 答案其实早就写在了中国的国家战略里。大陆的态度从来不是“看台湾怎么选”,而是“看国家怎么走”。 统一与否,不取决于某一方的意愿表达,而取决于整个国家的主权安排。这是国家底线,不容挑战。 说到底,台湾问题不是“你愿不愿意”,而是“有没有资格说不愿意”。统一是历史趋势,是国家强盛的必然结果。 只要大陆综合实力持续增强,只要国际格局没有根本逆转,台湾回归就是一个时间问题。 民意可以变,文化可以被引导,但主权不容讨价还价。即使台湾人100%不支持统一,这也改变不了大陆统一的决心。 这句话不是挑衅,更不是威胁,而是对现实的准确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