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全面反华?卡尼正式通知中国:加征25%关税!中企必须卷铺盖走人

自7月25日起,加拿大将对来自中国的钢材征收25%的关税,只要任何一块金属显示出来自中国炼钢厂的痕迹,就会立即加价。这一政策更加严厉的是,针对中国的配额被削减了50%,超出配额的部分则将面临额外50%的罚款。由此一场较之中美贸易争端更加直接的“关门政策”正式开启。

这一举动表面上是在针对钢铁产业,实则是向整个中加贸易发起了一次猛烈的冲击。根据相关数据显示,预计到2024年,中加贸易总额将约为1200亿加元,其中特种钢材的占比高达10%。北美大厂所需的超高强度钢板中,中国的供货量居于最高地位,此次政策一出,本地汽车制造商不得不把订单转向美欧市场,而其背后的代价则是每吨钢材价格上涨300至400加元,这些费用最终都会由消费者承担。

许多媒体评论说,渥太华的做法是模仿美国,但其实背后的逻辑更为复杂。美国在七月初将对加拿大的钢铝税提高至50%,这实际上等于扼杀了加国80%的钢铁出口市场。面对这一局面,加拿大政府未敢直面华盛顿,反而以加征25%的税来发泄情绪:这样既可以安抚本土的钢铁行业,又能向白宫示好,进行了一场横向的利益调节与竖向的风险规避。

与此同时,加拿大似乎也留了一个后门:对美国和墨西哥的钢铁配额设置仅降低至去年的水平,这种做法让其自免于重新遭受关税的压力。这种操作并非简单的关税,而是一场涉及国际关系的“投票站外交”。位于选票重镇汉密尔顿的钢铁工人因而稳住了自己的职务,而华盛顿也对此态度心知肚明,反而让中国的钢铁企业开始排队处理库存。

中国商务部已将加方此举交由世贸组织处理,去年电动车案尚未裁决,今年又增加了新的诉讼。最快的听证安排将在明年6月,而在此期间,中国采取的反制措施很可能会进一步升级,业内普遍认为菜籽油、钾肥及天然气等将迎来新一轮的加税,运输的散货船也已经提前改变航向,前往南美抢单。

回顾过去十年,加拿大曾实施过两次类似的贸易行动。2017年曾对来自韩国的不锈钢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三年后在日落复审中悄然撤销。2021年时,对土耳其的螺纹钢也征收了关税,结果终端商在半年后哭诉请求临时豁免。每一轮的关税措施往往是在产业工会的强烈呼声下施行,而当产业变得安静时,征收的税款又会被平静地撤回,形成反复循环,犹如用关税作为工会的“退休金”。

但真正被人们忽略的,是北美的基础设施建设潮流。在美国,百万工人正更新铁路桥,计划五年内使用的钢材数量相当于加拿大全年的生产总量,从而支配着谁的生产安排和优先供货的并非是工厂,而是财政部的支票。如果中国的钢厂被迫减产,全球现货价格将会上涨,最终花费的还是美国的基础建设费用,这无疑是华盛顿对其盟友再次进行“割韭菜”。

短期来看,加拿大明显瞄准了来自中国的特种钢材份额,而从长远来看,北美的铁三角试图通过锁定供应链来实现目标,但远东地区的越南、印度等国也在等待扩张的机会。关税愈高,转口生意就愈加兴旺,仅需将3字头的税号更改为5字头的税号,便能轻松规避,只要航线的运输费用与价差超过70个点,就一定会有人为中国钢厂送货。

自加税政策实施后,首当其冲的痛苦将是多伦多的汽车修理厂。到2024年,修理一把扳手或一段门框的费用上升了20加元,全都打上“made in China”的标签,技师只能在账单上写着“原材料缺货,建议车主再等两周”。在此时此刻,那些不起眼的修车费用却成为老百姓每日感受到的经济压力与寒意的直接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