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中美第三轮谈判在即,美财长立规矩:须答应两件事,否则加税100% 随着中美第三轮

中美第三轮谈判在即,美财长立规矩:须答应两件事,否则加税100% 随着中美第三轮贸易谈判进入倒计时,美国财长贝森特突然放出“狠话”,若中方不在谈判中同意两项关键要求,将对中国实施高达100%的二级关税。 这两项要求分别是:减少从俄罗斯和伊朗采购石油,增加从美国进口能源产品,看似是单纯的能源谈判,实则背后藏着一盘金融与地缘政治的深棋。 这场谈判尚未开始,火药味已悄然弥漫,财长贝森特在会前设定“规矩”,本质上是一次舆论先行、筹码预埋的心理战。 表面上看,这是对中国能源战略提“硬条件”;但细究之下,这更像是制造“中方让步”假象的国际示范行为。 在特朗普政府的操作逻辑中,舆论塑造与谈判施压是同步进行的双轨系统,7月22日美国刚刚宣布与日本达成贸易协议,紧接着就放出要对中国100%加税的预警。 此举并非真正为了达成协议,而是意图形成一种国际氛围,连日本都妥协了,中国呢? 如果中国在会后稍有调整,美方就可对外宣传“第三轮谈判成功让中方让步”,从而对其他国家形成“心理震慑”。 同时,对比前两轮谈判可以发现,美国的态度在不断升级,早期的议题集中在商品贸易逆差、知识产权保护等经济范畴。 而如今却将能源采购与主权金融操作摆上台面,这说明,美方已不再满足于关税层面的胜利,而是要用关税这个“舞台道具”,引导中方进入美元主导秩序的金融深水区。 如果我们只从能源供需角度理解此次美方关切,那就忽略了更本质的问题,全球能源的结算货币之争。 美国关心的并非中国买了多少俄罗斯或伊朗的石油,而是中国是否用美元结算。 近年来,中国与俄伊多次尝试使用人民币或双边本币进行石油交易,这一举动直接触碰了“石油美元”这一美元霸权的核心根基。 石油、美元、美债是美国全球金融霸主地位的铁三角,石油出口国用美元赚取收入,反过来再购买美债,为美国财政赤字买单。 美元则因石油交易需求持续占据全球主要货币地位,一旦中国等主要国家在能源贸易中去美元化,这一循环链条将面临系统性崩盘的风险。 因此,贝森特提出的条件,实则是一次试图重新锁死能源—美元体系的防御反击,而中俄伊之间“结算多样化”的尝试,恰恰是这套体系的最大破口。 在中美谈判前,美日协议横空出世。日本不仅同意开放汽车和农产品市场,还承诺投资美国5500亿美元。 作为美国最大债权国之一的日本,其妥协是高度政治化的信号输出,日本股市随之大涨,仿佛在“奖励”这种妥协行为。 而与此同时,美国又突然宣布对菲律宾和印尼加征关税,并设定8月1日为谈判最后期限。 这并非巧合,而是一次精心编排的策略,通过多点打击,营造出美国“得势不饶人”的气场,压中国,震他国。 中美谈判被刻意安排在这些关税最后通牒之前,便是为了形成一种中国也必须就范”的预期管理,一旦中国稍有退步,美方即可将其包装为政治胜利,进一步牵制其他国家的独立谈判态度。 从日本签约、东南亚施压,到中美会谈的议程设定,美国所推行的是全链路的国际谈判连环棋局。 其终极目的不是赢一场关税博弈,而是通过谈判维稳美元权威,并巩固全球资本流动对美国金融体系的依赖。 这场“第三轮”谈判远远不只是商品和能源的买卖,它背后指向的,是国际金融规则的谁主沉浮。 当美国用加税施压、舆论造势、金融胁迫组合拳发动攻势,中国需要的不只是应对策略,更是对自身国际角色的再定位。 在这个节骨眼上,中美谈判的每一个细节,或都将成为未来全球经济格局中关键的引线。 从当前局势来看,中美第三轮谈判并非单纯的经济技术磋商,而是一场系统性的全球秩序冲突的缩影。 美方通过“设定规矩、塑造舆论、多国联动”三步走策略,意图锁死美元在能源交易中的话语权,并将中国逐步推回“美元闭环体系”中。 这对我国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挑战在于短期压力与被动防御,机遇在于能否借外压倒逼国内战略提速。 包括人民币国际化、能源独立能力、以及对冲美元风险的全球布局,最终,这场谈判的胜负并不体现在是否减少关税或达成某一协议文本。 而在于谁能在未来全球金融与地缘权力重塑中,占据结构性优势,舆论引导只是序章,制度突破才是王道。

评论列表

山湖
山湖 9
2025-07-24 19:21
还谈什么?不用谈了
用户10xxx89
用户10xxx89 8
2025-07-24 22:44
供应稀土时没谈好条件!立马断供
莫少伟
莫少伟 7
2025-07-24 20:15
只要你美国佬的石油比俄罗斯和伊朗的便宜,中国不介意进口美国的石油
用户10xxx62
用户10xxx62 5
2025-07-24 21:52
你就放心吧,这关税肯定会加上去的,什么理由而已。
用户99xxx19
用户99xxx19 4
2025-07-24 18:57
要加就加,当他妈脑子有问题处理!!!
杜国桢
杜国桢 1
2025-07-24 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