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妥协了?美日达成贸易协议,日本接受15%税率,开放汽车、大米市场!昨天还被视为不可触碰的高压线,今天就全线放开了。这其实并不让人意外。在美国安抚好重要经济体之后,凭借安全、能源和市场优势,美国对欧盟、日本、韩国这些经济体都有很强的话语权,靠体量压过来是迟早的事。以后这种贸易协定的普及几乎板上钉钉。不过,主要经济体都和美国签下协议后,美国少掉的逆差,未来会转嫁到谁身上,这就悬了。 其实日本会选择让步背后是有苦衷的,首相石破茂领导下的日本政府,刚经历完参议院选举的失利,本来支持率就低迷。 党内的矛盾也没消停,压力越积越多,最后只能拿贸易谈判开刀。 美国趁机发力,利用日本对美贸易顺差的问题,全面施压,面对内忧外患,石破茂政府最终还是服软了。 协议的具体内容也都出来了,美国把对日本商品原计划25%的关税降到了15%,尤其是对汽车加征的新关税直接拉到15%。 取而代之,日本也“还人情”,在汽车和大米领域都给美国市场开了口子,大米配额系统下面,日本要进一步提高美国产品进口份额。 再加上对于美国数字产品不加本地化税收,这些都让美国得了实惠。 还有更核心的一项,就是日本承诺将在未来几年对美投资5500亿美元,涉及范围广,包括半导体、造船、钢铁、能源等多个行业。 这其中,阿拉斯加LNG合作项目是新增长点,特朗普拍胸脯说美国可以拿到90%的利润,但日本财务省却很冷静,表示这些收益都得按合同来算。 协议一落地,美国收获直接了当,美国农产品输日大畅通,大米、牛肉、猪肉等关税都降到CPTPP的标准线以下,九成以上的美国产品都能免税或者享受优惠。 美国农业、制造业两头都沾了光,推高了就业岗位数量,美方资本市场得到提振,美元的表现更强劲,整体风险情绪下降,美方经济信心升温明显。 而日本这边,受影响最大的就是产业,先说汽车业,虽然关税比原来低了,但15%的税率还是高过欧盟那边的5%。 丰田、本田等日系车企虽然短期内股价大涨,但从长远看,竞争压力并没消除。 农业这头也危险,美国产廉价大米大量入市,日本农民利润肯定受冲击,企业压力大增,政府承诺保护农业,能不能做到很难说。 而且,协议后日元对美元继续走低,已经跌到148.5,虽然货币贬值短期帮了出口,但日本的输入性通胀早就拉响了警报,这下物价压力就更大了。 不止企业,日本普通老百姓的生活都开始吃力。 这份新协议,其实影响远超美日两头,日本这场退让,本质上是为欧盟、东南亚这些经济体树了个新标杆。 美国未来在压这些经济体时,筹码、手法基本都用得上,美盟友为保住美国市场肯定还得继续让步,全球贸易格局,变得越来越碎片化,也越来越偏向美国市场。 说到底,这种协议对美日都不是终点,未来是不是还有新一轮的谈判和拉锯,谁也没法打包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