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影响中老年人,多在50岁以后发病。其症状表现为静止时肢体不自主地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以及姿势平衡障碍等,晚期会导致患者生活不能自理。帕金森病目前尚无根治方法,通过综合治疗可有效控制症状,延缓病情发展。除药物治疗外,合理选用物理治疗方法,同时积极进行康复训练,也可以帮助帕金森病患者提高步行能力、日常生活能力、认知能力及改善肌肉僵硬不适感。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些帕金森病的物理治疗方法和运动训练方法,帮助患者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常用于治疗帕金森病的物理疗法
针灸、红外线、短波透热、蜡疗等方式,可有效缓解帕金森病患者肌强直,减轻疼痛,促进血液循环,帮助肌力和功能的恢复。此外,通过颅磁刺激、神经肌肉电刺激等非侵入性脑功能治疗方式,也可以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能力。其中,经颅磁刺激治疗可通过调节神经环路活动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震颤、强直等症状。部分研究提示该治疗对多巴胺能神经元具有潜在保护作用,但机制尚需进一步验证。神经肌肉电刺激能刺激肌肉收缩,有助于防止或减缓肌肉萎缩,促进神经肌肉功能的再学习和协调,在特定参数下对部分患者的吞咽功能有辅助改善作用。
帕金森病患者需进行哪些康复训练?
1.平衡训练。帕金森病患者有平衡障碍,走路时会快步前冲,遇到障碍物突然停步时容易跌倒,因此要进行平衡训练。开始时可让患者坐着训练,之后逐步过渡到站立、没有支撑的训练。如双脚分开25~30厘米站立,向前后左右移动重心,保持平衡;向前后左右跨步运动;身体和骨盆左右旋转,手臂随之进行大摆动;重复进行扔投和捡回物品动作。运动变换训练包括翻身、上下床、从坐到站、从床上到椅子上的转换等。
2.步行训练。帕金森病患者进行步行训练时,两眼向前看,身体站直,两手臂的协调摆动和脚的起步要配合,第一步要跨得大一些,如果第一步跨得小容易出现慌张步态,此时要立即停止行走,重新开始。脚尖尽量抬高,脚跟先着地,再到脚尖着地,跨步速度尽量慢些距离尽量大些,两脚分开,两手臂左右摆动。在进行步行训练的同时,进行转弯训练和跨越障碍物训练,转弯时要注意扩大转弯弧度,避双脚交叉。训练时最好有陪护人在场,随时提醒和纠正不正确的姿势。
3.关节运动范围训练。帕金森病患者要使四肢及身体各关节尽可能保持正常活动范围,可对着镜子活动各个关节,或在他人的帮助下锻炼关节功能。活动时应以轻柔、缓慢为原则,避免暴力牵伸或快速弹震式动作,避免肌肉拉伤。
4.语言锻炼。加强患者与家人或看护者之间的互动交流,帮助患者有计划地进行发音训练,从声、韵母开始,再到字、词发音,逐步增加到一个短句,力求发音清楚。训练发音时要注意音量、音调和语速,控制呼吸频率和调整发音时肌肉运动力度,逐步建立有规律的运动方式,促进发音。
5.日常生活功能性训练。床上翻身练习:双手抱枕,借力滚动翻身,练习左右各10次;穿衣模拟练习:坐着穿外套→扣纽扣→站起→再脱下,重复整个流程;双重运动:运动持续2分钟,要求患者在步行过程中加入以下任何一项认知或操作任务:(1)拿着装了半杯水的水杯,要求水不能洒出来。(2)简单认知任务,如按顺序报出水果名称或倒数数字(如100减3),需在患者能力范围内调整难度。
康复训练需要注意什么?
首先,训练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训练时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病情严重程度来选择合适的训练方法和强度。
其次,训练时要注意安全,避免摔倒等意外事件的发生。最好在家属或医护人员的陪同下进行训练。
再次,训练时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状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最后,训练时要注意合理饮食,保证充足的营养和睡眠时间。
总之,帕金森康复训练是“药物+运动+心理+营养”的多维干预体系,需以科学原则为指导,结合个体化调整与长期坚持。患者与家属应树立“渐进改善”的信心,通过系统化管理将训练融入日常生活,最终实现运动功能最大化保留与生活质量的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