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中央一条“高干子弟一律不准经商”的规矩,使得耿莹一夜之间被查封了所有资产,她选择出走美国。在离开时她发誓,给我3年时间,只要我没饿死,我就要在美国横着走!看到最后,不得不佩服她。 耿莹是耿飚的长女,1939年出生在延安。那时候战乱,她一岁就被寄养在甘肃庆阳老乡家,后来染上天花,父亲带战士搜了七天七夜才在草垛里找到她,用担架抬回延安,一路喂稀粥和草药才捡回一条命。童年颠沛,她的学习断断续续,直到和平后才稳定。60年代初,她从中专地质学校毕业,被分到北京地质队,主要负责找矿产资源。她在那干了十年,每天背着地质锤和样本袋,翻山越岭敲击岩石,采集样本,记录岩层数据,为国家矿产开发提供资料。地质队的工作让她积累了不少野外经验,也养成吃苦耐劳的习惯。 后来,她调到北京制药厂当工人,每月拿37元工资,坚持了17年。在厂里,她负责搅拌药材,称量份量,确保药品质量。闲时她开始练习绘画,拿着毛笔临摹古人作品,逐步掌握技巧。这段经历让她从底层起步,明白生活的不易,也为后来转行打下基础。 四十岁时,耿莹考入北京中医学院研究生部,学习草药知识,同时拜工笔画大师王叔晖为师,练习线条描绘和花鸟细节。她还结识山水画艺术家亚明,经常交流构图心得,记录要点。在制药厂当保健医生期间,她把中医应用到实际,为患者把脉开方,参与治疗实践。绘画方面,她擅长工笔重彩和花鸟写意,作品融入中医元素,如设计草药图谱。 1979年,她本想考中医学院,却意外进了中国画研究院学习,进一步提升画技。那里环境让她接触更多艺术家,受影响去广州、深圳、珠海看看改革开放变化。她画的《听琴》、《文姬归汉图》、《游园惊梦》等作品入选全国美展,渐渐在圈内有点名气。这段时间,她把医学和艺术结合,参与中医药事业,注入新活力。 八十年代初,耿莹回湖南老家,途径醴陵周边六个县,看到乡亲穷日子,决定下海经商帮家乡。她瞒着家人去珠海注册公司,拿到营业执照后给父亲看,耿飚表示怀疑,认为她没经验。但她干得不错,三年内建成三层办公楼和两座六层宿舍,业务红火。公司运营让她学到谈判和管理,亲自安排货物进出,确保交易顺利。没想到1986年,中央发文,高干子弟一律不准经商,她的财产一夜被查封,公司停掉。这让她国内路子断了,四十多岁面临抉择。 周遭反对声中,她决定去美国从头来过。临走她发誓,给我3年时间,只要没饿死,就要在美国横着走。抵达美国后,她抛开过去身份,打工摆地摊卖自制淡水珍珠饰品,用生疏英语砍价。第二年,她买下6亩地和54棵果树,维持生计。绘画爱好成了转机,她想起父亲曾把她画作送给美国国防部长布朗,就写信附合影和照片。两周后接到邀请,以中国画家身份进布朗俱乐部,给石油大亨和名流画肖像。她的画有东方韵味,第一幅卖2.7万美元,在艺术圈站稳。 在美国,耿莹的绘画事业逐步发展,她的作品融合中西风格,吸引订单。擅长人物工笔重彩和花鸟写意,如《树的榜样》和仕女系列,在国内外有影响力。她不只停留在个人成就,1997年回国后,和李特特、陶斯亮、刘爱琴等人商量,为保护文化遗产做事。当时文物损失严重,她们觉得能贡献力量。耿莹开始筹备基金会,花4年时间拿下批文,2007年成立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这是国内首家海内外公募基金会。她担任会长,组织文物保护,援助修缮平遥古城等建筑。基金会团队考察遗址,她参与制定纸张保护指南和平遥民居修缮导则,提供科学依据。还推动两岸四地青年丝路新疆行,促进文化交流,增强青少年认同感。在藏区,她培养唐卡小画师,提供工具培训,延续传统技艺。 基金会成立后,耿莹常年奔走在“一带一路”沿线开展文化交流。她访问巴基斯坦,创作系列画作《东方之韵 - 华夏文化巴基斯坦行》,促进中巴友谊,获颁“巴基斯坦之星勋章”。父亲曾任驻巴大使,推动喀喇昆仑公路,她延续这份联系,以心相交助力两国发展。基金会还考察贵州关岭化石群,协助建立国家地质公园;推进云南孟连民族文化博物馆建设;与德国团体交流,找保护办法。在家乡,她帮庆阳香包刺绣上北京展出,推动民族艺术。年过花甲,她仍活跃一线,拍摄纪录片,举办活动,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项目。用科技手段记录非物质遗产,如影像动态保护。敦煌壁画风化、皮影戏传承难等问题,让她焦虑,但通过基金会一步步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