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少有人知的事实是,截至去年上半年,我国实际控制墨脱县的面积大约为墨脱实际面积的1/5,另外的4/5在印度人手中。 (信源:新华网——公路一通天地宽——西藏墨脱脱贫攻坚口述) 藏南,地处西藏南部,青藏高原的右侧边缘。它的地理位置相当特殊,往南直通印度的腹地,东边挨着缅甸的江心坡,西面则与不丹和印度的锡金邦接壤,战略价值不言而喻。早在宋朝,这片土地就被明确划入中国版图,自此成为我们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然而,今天的藏南,总面积超过九万平方公里,其中却有超过六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被印度非法占据。这片被侵占的区域,大致就是印度所谓的“阿鲁纳恰尔邦”。 我们常提及的藏南六县——错那、隆子、朗县、米林、墨脱及察隅,这些地区的行政区划在我们的地图上呈现得完整无缺,然而,它们的管辖权却面临着极为复杂的现实挑战。 就拿面积最大的错那县来说,它位于西藏东南角,总面积约3.6万平方公里,比一些省份的城市面积还大。可是,我们实际控制的区域仅有约6500平方公里,不足全县的五分之一。 更可惜的是,错那县内极具战略和文化意义的达旺地区,连同美丽的东章瀑布,早已被印度收入囊中。 再看被称为藏南“东大门”的察隅县。它总面积超过3.1万平方公里,东侧紧邻缅甸。察隅的位置如同一把尖刀,能直指印度的阿萨姆平原。 相比错那,察隅的情况要好一些,我们有效控制着约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占总面积近三分之二。为了巩固边防,近年来我们在察隅修建了沙玛哨所等多个前哨,边防战士们日夜巡逻。 同时,紧靠边境线的僜人新村和四通八达的公路网也已建成,显示了我们在这里的管控决心和发展成果。 而说到墨脱县,就不得不提雅鲁藏布江。墨脱县总面积也超过3.1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5万。谁知,我们实际控制的土地仅6483平方公里,剩下超过2.5万平方公里都被印度非法侵占。 然而,雅鲁藏布江的上游依然掌握在我们手中。这条浩瀚的大江每年携带数千亿立方米的水量穿越墨脱,最终汇入南亚次大陆,慷慨地滋养了下游广袤的印度平原,其面积超过50万平方公里。 为了打通进入这片秘境的通道,墨脱公路足足修建了52年,其间克服了无数次的山体滑坡和泥石流,建设者们的艰辛可想而知。 至于米林县和隆子县,情况则相对乐观。米林县总面积8500多平方公里,我们实控超过7000平方公里,县内的公路甚至已经通到了墨脱。 隆子县面积近一万平方公里,绝大部分也由我们控制,境内散布着许多古老的寺庙和文化遗迹。这两个县与朗县一起,共同构成了藏南地区人文与自然交融的腹地。 贯穿这一切的,正是那条雄浑的雅鲁藏布江。它不仅是地理分界线,更是流淌的主权和发展的命脉。 我们对雅鲁藏布江上游的控制,在地缘博弈中分量极重,它直接关系到下游的水资源分配,牵动着整个区域的生态与稳定。 规划中的墨脱雅鲁藏布江水电站,一旦建成,其发电量将是三峡水电站的数倍,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区域发展无疑是一项宏伟的工程。 面对藏南复杂的现状,我们始终坚持对其无可争议的主权。 今天,中国在边境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成就显著,无论是公路网的延伸,还是抵边新村的建立,都体现了我们维护国土的实力与决心。那些常年驻守边疆的战士,用青春和汗水守护着每一寸土地,值得我们铭记。 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国力的不断增强,包括墨脱、察隅、错那在内的藏南六县,终将完整地回到祖国的怀抱。那么,对于藏南的未来,你又有着怎样的思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