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女子挤痘痘挤出“坑”引发败血症 面部这个危险三角区别乱碰

杭州姑娘宁宁属于油性皮肤,从青春期开始就容易长痘痘。每次痘痘鼓起来,她就期待着痘痘“成熟”的那天,拿起家里的绣花针一戳,两个手指一挤,小白点就顺利出来了。一套“行云流水”的操作下来后,痘痘是没了,但脸上的痘坑也越来越多了。

最近天气炎热,再加上睡得晚、吃夜宵,宁宁脸上的油脂分泌也比往常多,痘痘蹭蹭往外冒。

这天,她发现左侧脸颊又接连冒出几颗新痘,实在忍无可忍,便拿起上次用过的绣花针,挨个戳破,用力一挤,直到鲜血“汹涌”而出,她才觉得算是挤干净了。

没过两天,宁宁高烧到41℃,赶紧来到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考虑到她高热、精神萎靡、炎症指标高、凝血功能出现异常等,急诊医生很快将她安排到了感染科病房。入院第二天,化验室血培养就报危急值——检出革兰氏阳性菌。

革兰氏染色法是一种来鉴别区分细菌的方法,它将细菌分成两大类,即革兰氏阳性菌(G+)和革兰氏阴性菌(G-)。当检测结果为“革兰氏阳性菌”时,医生们就要警惕了,病人很可能感染了“化脓性球菌”。

挤痘痘背后的“蝴蝶效应”

细菌究竟是从哪里感染的呢?宁宁自己也很疑惑。为了进一步缩小范围,感染科医生根据结果再次详细询问宁宁病史和查体,这次心细的医生发现宁宁左侧面颊有许多痘坑印及新近结痂,周围皮肤还有些红肿。

宁宁告诉医生,自己常年有用绣花针挑痘痘的习惯,并且每次针刺前后很少进行消毒。发病前一天,她恰巧挑破了痘痘,这很有可能是导致感染的原因。

为了印证这个推测,医生再次为宁宁进行了血培养,报告结果显示为耐青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宁宁确诊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其感染最常见的原因就是皮肤屏障破坏后细菌侵入,通常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宁宁很可能是因为挤破痘痘后,皮肤出现破损使细菌趁虚而入。

好在经过感染科团队的悉心治疗,宁宁最终转危为安,康复出院。

“我们的皮肤是身体抵御外界细菌、病毒入侵的天然屏障。痘痘本身就是毛囊皮脂腺的炎症,针刺、挤压等行为等于在炎症区域人为地撕开一道‘口子’,瞬间将痘痘内部和皮肤表面的细菌直接‘送’进了皮肤深层的毛细血管和淋巴管网络。”感染科副主任医师朱婧解释道。

细菌一旦突破皮肤屏障进入血管,就会在局部软组织内迅速繁殖,会导致严重的蜂窝织炎,若进一步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则极易引发败血症。身体启动“全面战争”模式,表现为持续高热、寒战、心率呼吸加快甚至血压不稳,严重时可导致多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如何正确处理痘痘?

首先,判断什么痘痘能挤,什么痘痘不能挤:

不能挤:

1.面部“危险三角区”:以人的鼻梁骨根部为顶点,两口角的连线为底边的一个等腰三角形区域。

2.未成熟的痘痘:此时痘痘正处于炎症形成阶段,或者炎症很深,往往挤不出东西,强行挤压不仅会使炎症扩散,还可能留坑留疤。

能挤的痘痘该怎么挤?

那种呼之欲出的脓疱,就是痘痘成熟的标志,不过依然不可直接用手挤!

第一步,洁面后消毒:洗完脸之后,可以选择用酒精在痘痘周围擦拭;

第二步,刺破:用消毒过的针在痘痘顶端扎一个小洞,让内容物从小洞流出来;

第三步,用干净的棉签或者消毒后的粉刺针挤出内容物;

第四步,挤过的患处消毒或涂抹抗生素药膏,预防二次感染。

最后,朱婧医生提醒大家,如果痘痘红肿明显,可在医生指导下点涂外用抗菌药膏或碘伏消毒。若痘痘体积巨大、疼痛剧烈、持续不消或已经化脓,务必及时就医。